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汇聚23万移民,他们来自宁南八县(区)以及周边五省区,涉及156个乡镇412个行政村。
短短20多年时间,这些移民克服方言、习惯等差异,家搬来了,心也留下了。
近年来,红寺堡区全面推行“55124”村级治理模式,——前两个“5”即“五步工作法”和“五联记录本”相对应的五联记录表,“五步工作法”即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1”是“1张议事清单”;“2”是“乡村2级监督”;“4”是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目前,该模式已在红寺堡区64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推广,进一步推进当地社会融入进程。近年来,红寺堡区荣获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连续4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市、区)。
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有1250户常住居民,是在1998年从西吉、彭阳两县搬迁来的。在这个移民村,“55124”村级治理模式将大伙凝聚在一起,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今年夏秋时节,大河村遭遇大旱,8000亩玉米减产严重,上级政府拟对受灾严重群众予以补贴,补贴对象由村上拟定。10月22日,大河村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会场上,38名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各户灾情,筛选出562户遭灾严重玉米种植户,确定由他们享受9.38万元补贴。补贴名单公示后,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同:“都是咱村上遭灾最重的人家,补贴他们没啥可说的。”
今年秋季,大河村要确定新一轮低保户、临时救助户名单。照例,村上又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协商确定13户低保户、26户临时救助户。村上公示名单后,乡亲们都很服气。
“村上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乡亲们心里有本账,办事情办得更公道。”大河村党支部书记伏聚鹏感叹,“55124”村级治理模式把乡亲们拧成了一股绳。(记者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