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驱车沿着平罗县崇岗镇贺兰山外围生态修复项目区环山而上,挖掘机和工程车装运回填渣土、平整低洼地面,企业红蓝相间的厂棚和新栽的树木相映成景……“我们的脚下是一座渣山,以前从企业运出的废渣都堆放在这里,我们通过分层、换土,在渣山打造出一片新景色。”崇岗镇镇长谷亮告诉记者。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平罗县锚定“三年见成效 三十年披绿装”目标,努力构筑贺兰山东麓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抢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机遇,围绕生态绿化、“双碳”“双控”、污染防治三场硬仗,坚定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战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一抹新绿 一片希望
站在贺兰山沿山段和崇岗煤炭集中区的山上放眼望去,数千亩国槐、金叶榆等树木傲然挺立。
“在别的地方种树可以‘三分种,七分管’,但在这里就得‘一分种,九分管’。这里的树种以耐寒且成活率高为主,而且得在树坑掺入土和肥料。”谷亮说。
贺兰山平罗段南北长15公里,东西平均宽3.4公里。围绕贺兰山沿山段生态修复、煤炭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石银高速崇岗出口东侧绿化项目,平罗县采取县处级领导包项目、部门(乡镇)包片区、业务部门包技术指导等形式,坚持点线面结合,一体推进贺兰山平罗段生态保护修复,植树造林4700余亩。
在石银高速公路崇岗出口东侧绿化项目区,工人正在用水泵抽水,金叶榆、国槐树木在清澈的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从留存的航拍图中不难看出,平罗县崇岗镇东部、姚西路南侧、乌玛高速公路东侧相交会处曾是垃圾滩。平罗县在整治中,共植树造林1200余亩,栽植苗木3.5万株,并拆除了3家铝厂和拌和站。
“项目二期将重点实施经果林、灌木等苗木栽植,滴灌管网布设,鱼塘改造提升等,栽植苗木1.3万株,并将4个湖的水系连通,到那时,垃圾滩将会变成生态园。”项目负责人说。
通过实施一个个生态保护项目,园区绿化面积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贺兰山与园区之间的天然屏障。
由“黑”到“绿”华丽蜕变
住在贺兰山脚下,却望不到山的面容,这是崇岗镇崇胜村村民过去的感受。
“以前空气里都是黑灰和黑烟,树上结的苹果都成了黑蛋蛋,得用洗洁精洗好几遍才能吃。因为污染,果园越来越少。如今,经过整治,果园又多了起来。”崇岗村党支部书记刘俊感慨道。
崇岗煤炭集中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涉煤企业最多时近1000家,丰富的煤炭资源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粉尘和烟雾。
2018年以来,平罗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散乱污”工业企业,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0亿元,企业由587家整合到103家,建设各类标准化车间196万平方米。
如今,行走在崇岗煤炭集中区的大街小巷,处处清爽整洁。企业建设储煤仓,废渣废料不再随便堆放;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一片片经果林重新出现在蓝天白云之下……崇岗煤炭集中区历经一次次蜕变,为周边的农村带来了生态红利。
夏、秋两季,崇岗镇常青村游客盈门,或采摘红树莓,或摄影拍照。近年来,常青村像是璞玉被拂去了蒙尘,旧貌换新颜。
“集中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推开大门雾蒙蒙的,只有灰;现在推开窗,满眼是美景。”武威市型形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平罗分公司总经理王永平说。
在政策引导下,崇岗煤炭集中区的一批企业纷纷提档升级,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政企共建造林5800亩,改造道路、管网、防洪堤坝43.5公里;收储土地4500亩,可实现收益2.6亿元;整治后,年税收2.08亿元,增加0.21亿元,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记者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