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www.nx.news.cn   2022年09月22日      来源: 哈巴湖管理局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2002年12月2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2]274号)建立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盐池县境内,公园东濒陕西定边、南邻甘肃环县、北接内蒙古前旗,距首府银川120公里。总面积5000公顷,由花马湖、哈巴湖、骆驼井三个景区组成。其中花马湖景区地理坐标东经107º19′08″~107º26′00″,北纬37º46′28″~37º42′36″,景区南北长2~7公里,东西长度2~10公里,面积3200公顷;哈巴湖景区地理坐标东经107º01′54″~107º04′28″,北纬37º43′13″~37º42′00″,景区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4公里,面积800公顷;骆驼井景区地理坐标东经107º32′38″~107º35′50″,北纬37º52′38″~37º54′23″,景区南北长度3.2公里,东西长度4.5公里,面积1000公顷。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以生物多样、大漠奇秀、湿地湖泊为主要特色,是集生态、科普、探险、休闲、消夏避暑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11月份自治区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景区.

    一、 景区及景点介绍

    资源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可以降低旅游开发地成本,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因此各旅游功能区的划定必须以旅游资源集聚为原则,即属于高密度的资源分布区。

    在资源开发中不仅充分考虑到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各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旅游区间资源条件与旅游方向尽可能互补,以突出整体特色及各功能区旅游的多元化,发挥和保持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效应。同时也兼顾到周边县市的旅游景区,与其他县市的旅游线路进行组合,形成区域联合旅游线路。

    (一) 花马湖观光景区

    功能定位:游览观光、社区服务

    (1) 花马寺(无量殿) 花马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西门毗邻盐大公路,地势开阔平坦。门前有对称分布的石狮子、石麒麟、盘龙石柱等,造型考究、鲜活生动。沿阶而上十多米,是寺院西门,进入西门是第一道平台,台上有戏楼、香炉、功德碑等。台前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一匹花马扬鬃奋蹄,腾空而欲前。再上十多米,是第二层平台,靠前的殿宇里供奉着道教的四大灵官,往前走几步就是无量大殿,供奉着无量真君。这是花马寺的主体建筑之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第三层是佛教的四大天王殿,殿上有观音阁。第四层是大佛宝殿,汉白玉的大佛是宁夏佛教学会协助从印度佛教圣地开光后运来的稀世奇珍。最后一层是花马大寺的至高点无量阁。阁下有一五龙捧神的石雕。阁高二十多米,下有水泥混凝土基座,上有三层木质结构的楼阁,游人要登阁必须通过基座底部的洞穴扶梯拾级而上,其结构之独特,创意之新颖,在西北独一无二。从基座到无量阁顶,下层是东方三神,中层是西方三神,最高是藏经阁。寺院近周的山坡上栽种有松柏树,青翠欲滴、生机昂然。可谓“青山着意”、“红雨随心”了,是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藏经阁内有一碑,一面是建造者因梦建寺原始动机的记载,一面是无量祖师得道成仙的传说。二者内容迥异,却都有鬼使神差之奇,人神相应之妙。

    (2) 长城及城堡

    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不屈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古代的盐池地处北方边陲,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王朝为巩固边防,在这里修筑了多条长城。目前,在盐池县的长城明显的共有四条。其中明代长城三条,分别建造于明成化十年(1474 年),明泓治十五年(1502年), 明嘉靖十年(1531年),总长度为186公里,另一条为隋长城,筑于隋开皇五年(585年)长30公里。隋长城遗迹在全国已十分罕觅,盐池这段显得尤为珍贵。四条长城呈夹角之势将盐池包围, 因此,盐池有“长城博物馆”之誉。

    花马池城 盐池县城原名花马池城,建于明正统8年(1443年),北距明长城头道边长城关120米,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城黄土夯筑瓮以砖石,东西长1050米,南北长1100米,周长4300米。据文献记载,在明正德、嘉靖和清乾隆年间,曾对此城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维修,之后再未进行过维护。随着时代变迁,气候逆转,人为破坏,城砖石大都被拆毁,现遗留下夯筑的土墙。尽管如此,盐池旧城仍为宁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2000—2001年盐池县人民政府曾对西门、南门、北门城门洞进行维修,并计划每年维修一段,最终恢复古城墙原貌。

    (3)革命烈士纪念园

    为了弘扬和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于1986年盐池县革命烈士陵园内建设了县博物馆。2006年时值盐池解放七十周年,又将烈士陵园异地迁建,更名为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纪念园位于盐池县城南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县城1.3公里,总占地面积300亩。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宁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夏国防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宁夏文明风景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宁夏“十佳”旅游景区等荣誉。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馆、苏维埃纪念馆、毛泽民纪念馆、中国滩羊馆、盐池解放广场和纪念碑、红军陵等。

    革命烈士纪念馆 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有序厅、革命历史陈列厅、历史文物陈列厅三个专题展厅,主要展示手法有实物、图片、文字、雕塑、油画、多媒体资料、模型等。革命历史文物展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西征解放盐池、红色政权建立”,“盐池军民大生产、边区经济得保障”,“回汉军民齐战斗、民族团结显神威”,“李塬畔——打不垮的红色政权”,“《王贵与李香香》——边区文化教育的里程碑”,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再现了盐池解放到全国解放13年的辉煌革命历程。历史博物馆为专题展,分陶器展、冯记圈出土文物展、瓷器展、钱币展、金属器展、字画展、杂器展等七部分。

    苏维埃纪念馆和毛泽民纪念馆 依苏维埃政府原貌修建,为四合院建筑,主房及厢房门窗、檩条、椽子、大梁均为木质。墙面及房顶用仿草泥材料,四合院铺水泥青砖。纪念馆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主要展览内容有毛泽民生平展、《王贵与李香香》创作纪念地、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盐池城区消费合作社、元华工厂车间等,再现了革命年代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展览手法主要有图片、实物、油画、雕塑、连环画、剪纸等。展出图片、实物536张(件)。

    中国滩羊馆 建筑面积784平方米,为一层正方形框架结构,每边长28米,馆顶中央为一个14×14米的覆以轻钢玻璃天井,对应地面布以盐池草原、长城等为背景的群羊雕塑展台。重点以文字、实物、图片、标本、模型等形式展示滩羊生产特点、滩羊文化、盐池滩羊民俗及起源发展,从侧面反映了盐池滩羊的皮、毛、肉在革命时期的贡献和作用。

    解放广场 面积为1.3万平方米,合19.36亩,寓意1936年盐池解放。广场为红色,取意“红场”。

    解放纪念碑 形状为写意的三把刺刀,材质为不锈钢,碑高为27米(取意6月21日解放)。

    红军陵 采用碑刻方式,共陈列76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对盐池县革命烈士的生平做全面介绍,是园内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二) 哈巴湖休闲景区

    功能定位:餐饮娱乐、休闲拓展

    主要景点介绍:

    (1) 毛柳观赏 毛柳亦称乌柳,属杨柳科柳属,生境与沙柳相似,是一种先锋固沙的柳灌丛,常与沙柳形成一种景观上十分独特的植物群落,又称“柳弯林”。哈巴湖是宁夏天然毛柳分布面积最大区域之一。毛柳群落是哈巴湖景区最为独特的景点之一,象一条绿色的飘带,环绕在景区中,蜿蜒曲折,一往无垠,簇簇色不同,丛丛姿相异。

    (2) 西湖烟云 哈巴湖自古以来有东湖和西湖之分,西湖面积达两千余亩。一百年前,这里曾碧波荡漾,撑船往来。现因水位下降,退化为芨芨草甸。芨芨草属禾本科植物,具有沙竹风格,柔韧挺拔、花絮清香。每年夏秋之际,芨花飘香,湖中一片碧绿,微风轻拂,绿草如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3)九天揽胜(瞭望塔)

    瞭望塔建于2003年10月,塔高20米,为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监测塔。登临塔顶,极目远眺,远方沙山巍巍、连绵不断,林海茫茫、郁郁葱葱,景色壮观,是纵览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全景的绝佳之地。

    (4) 沙岛观潮(东沙头) 东沙头位于哈巴湖景区东南,为哈巴湖景区沙岛最高点。登上沙岛,极目远眺,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浪潮中。满目的沙山重重叠叠、汹汹涌涌,像“沙湖”;林涛阵阵,绿浪翻滚,似“林海”。

    (5) 蘑菇云(柳冠如云) 沙漠柳林营造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沙丘移动,柳树被压埋而萌生,形成了今日棵棵簇拥、片片相连的柳林,其树冠如蘑菇、似云朵,在沙丘中若隐若现,美仑美奂,犹如仙境。

    (6) 古树奇树――四胞胎杨树 四胞胎杨树系杨柳科杨属黑杨派小叶杨,树龄达四十余年,据考证当时在沙丘低地造林,后随着沙丘移动、压埋而萌生为四个主枝。2004年四胞胎杨树被选为自治区古树奇树。

    (7) 哈巴湖细石器文化 1984年全区文物普查,考古学家在哈巴湖原始湖西岸和南岸发现有属于新石器时代草原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地表散存着打制石器和磨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叶、石核和刮削器等。石器形均较细小,所用石料为石灰岩和石英岩,少数为燧石,打击点、打击台面、辐射线明显,打击技术高超,石叶的揭脱用力十分巧妙,还有一件精美的钓鱼勾。陶器多为灰陶和少量的红陶,纹饰多篮纹和素面。有用兽骨制成的项链,工艺精巧并有较好的打孔技术。以上文物均馆藏于盐池县博物馆。有用火遗迹,在灰烬中发现有牛羊等动物骨骼残骸。这种细石器文物的存在证明约夏朝时期(距今约四千年)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他们以牧猎渔业为生,过着群居生活,这对研究这一带先民的活动史提供了佐证。

    (8) 烽火墩堠

    烽堠,源于商周,建于明朝,为历史上交通通讯设施,我国独创。按功能大体可分为斥堠、路傍堠和瞭马墩三类。

    斥堠即烽火墩,是古代侦察候望敌情的信息墩。遇有敌情昼则燔烟夜则举火,墩堠相连直通指挥中心。“褒姒不笑幽王愁,数鼓烽燧戏诸侯”,这是周幽王对墩堠功能的亵渎,使西周在一笑中灭亡。

    路傍堠是指引道路方向和里程的标志,史载:“五里只墩,十里双墩”。韩愈有《路傍堠》诗曰:“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哈巴湖一带自古水草丰美,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元以来鞑靼南侵,明王朝为保护疆域兴建烽堠,大明墩地处湖岸,与双堆子相连,二者功能兼有。用烽堠传递军情和指示交通,堪称中国古代史的一大发明。

    (9) 铁柱泉城

    哈巴湖西南铁柱泉城是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遗址。铁柱泉城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盐池县城西南36公里,东濒哈巴湖。弘治年间,三边总制秦纮曾来此察看过地形,并想在此筑城,但不知何由,后来放弃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刘天和(字松石),奉诏治理三边军务。他来铁柱泉察看形势后,对众将领说:“御戎上策,共在兹矣。可城之使虏绝饮,固不战自惫。何前哲弗于是是图哉?”意思是说,驾御指挥军队的策略,就在这里。可以筑城断绝敌人的水源,使敌人畜喝不到水而自我疲惫,收到不战自退的效果。为什么我们智慧高的前任没有看重这里的水泉,也明明知道筑城是御敌的保障啊?于是他与中丞张文魁(字川),同谋建筑铁柱泉城。城周回四里许,高四寻有奇,厚亦如之。考古调查城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60米。东墙辟门置瓮城,瓮城南北28米,东西18米。均黄土夯筑。基宽10米,残高4—8米,顶部残宽1—3米。夯土层厚20厘米。原甃有砖石,早年被拆除。这和史志记载基本一致。城建成后,设操守官领之,置兵一千五百名,马八十六匹,兼募土人守之,结束了一百七十多年来为水草争战的历史。兵农商贾,咸称其便。城门右右原立有《铁柱泉碑》和《铁柱泉颂》两通石碑,早年被毁。

    (三) 骆驼井探险景区

    功能定位:沙漠观光、森林探险

    规划总体思路:因此区域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限制,可以开展旅游的区域多为砂质地貌和人工林,宜开展了望探险、穿越跑马。

    骆驼井景区为单纯的生态旅游区,主要开展科学考察、沙漠探险、野生动物观测等旅游活动。

    骆驼井景区地处宁夏、内蒙、陕西交界地。建场前为一片沙海,现在,与林场交界的内蒙古境内还是沙丘连连,大漠连天。骆驼井景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更为脆弱,骆驼井还是盐池县自来水厂的水源地,且基础设施条件是三个景区中最差的。所以,综合以上因素,骆驼井景区不能开展大型的游乐娱乐活动。只能开展科学考察、纯生态旅游,沙漠探险、野生动物观赏等活动,并且要严格限制人数,同时向游客宣讲环境保护,宣讲地学、生物学、生态学知识,使游人初步了解沙漠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增强游客环境意识,杜绝旅游垃圾——游客不产生任何垃圾,所有废弃物均由游客自己带回,不留在景区。做到“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实现真正的生态旅游。

 

(编辑: 张洁龙)
Copyright @2015 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宁夏频道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0100703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65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