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治”融合 共铸静好市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吴忠实践”-新华网

坚持“五治”融合 共铸静好市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吴忠实践”

2023-05-26 19:13: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5月26日电(姜雪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禁毒示范市、宁夏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最近三年,一个安宁幸福的新吴忠正在“塞上江南”拔节孕穗茁壮成长。

  民之安乐皆由治。

  吴忠市位居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地处黄河之滨,下辖利通、红寺堡、青铜峡、盐池、同心5个县(市、区),城乡共48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39.2万。自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后,该市上下坚持“五治”融合,踔厉奋发当好“探路者”,笃行不怠耕好“试验田”。

  吴忠市委书记徐耀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吴忠市实施市域社会治理‘115562’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试点,探索形成矛盾纠纷调节‘三官一顾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55124’等一批‘吴忠治理’经验模式,市域社会治理已经实现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从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从单向治理向系统治理的稳健转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政治引领

  青铜峡市紫薇社区下辖6个老旧小区,居住的空巢老人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口多,物业弃管、配套不足、设施老化、消防隐患突出等“老大难”问题长期困扰小区居民。为此,紫薇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红色物业自治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党建联盟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为辖区居民纾解“急难愁盼”的当紧事,一个个根深蒂固的物业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

  近年来,吴忠市各级党组织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引领,抓纲带目,全市基层治理触角逐步延伸到千家万户。

  对症城市社区“急、愁、盼”治理痛点,吴忠市创新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红色物业”体系,探索在物业服务行业协会、物业企业、业委会中建立党组织,织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治理网络,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聚焦乡镇村组“忧、烦、难”民生问题,吴忠市坚持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等村级组织体系,评定党建示范乡镇、示范村、“六个先锋”示范户,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综合文化站,选树美丽小城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村庄示范点、美丽庭院示范户,夯实农村善治基础。

  法治保障

  利通区涝河桥村两户人家,本为和睦邻里,却因其中一家修缮房屋侵占了另一家的土地,双方长期剑拔弩张,势同水火。乡综治中心及时召集警官、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启动“三官一顾问”机制进行联调,晓之以法理,动之以人情,最终妥善解决了陈年积怨。

  运用“三官一顾问”机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这只是吴忠市坚持以法治保障社会治理的典型做法之一。

  近年来,吴忠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重点领域风险评估23次,全市未发生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

  建立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制度,举办民法典巡回宣讲1000余场次,受益干部群众30余万人次,法治文化阵地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开辟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2020年至今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152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累计向1194名群众发放司法救助资金1587万余元,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全面建立法律顾问队伍,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一警”“一法律顾问”和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8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惠民,推出预约、上门和定制化等服务;研发“吴忠法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增强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德治润心

  踏访利通区金花园社区时,“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正带着志愿者为老人们发放传单,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在吴忠市这片2.14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0万,占总人口的22.1%。

  作为城市一张金字招牌,近年吴忠市志愿服务不断提档升级,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让志愿服务更贴心、更便捷,使服务照耀城乡、德治滋润人心。

  德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吴忠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弘德、巾帼等一批市级宣讲团队,“政法风采·吴忠故事”“董毅说书”“东街大妈”等众多基层宣讲品牌,讲述新时代美好吴忠新故事,奏响社会治理大合唱。

  连续38年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持续18年举办“社区邻居节”“千家宴”等群众性联谊活动,全市3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民族团结已经成为吴忠市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各学校开学第一课必学内容,厚植学生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村民调解会”弘扬时代新风,维护公序良俗,诚实守信、邻里守望、勤俭节约、厚养薄葬,蔚然成风。

  自治强基

  走进红寺堡区弘德村,眼前展现出一片繁荣和谐景象。在村部会议室,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的清清楚楚,决策事项、村监会意见、会议表决照片等内容,翔实完整。

  红寺堡区探索村民代表会议制度“55124”治理模式,实现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由“制度民主”到“程序民主”的根本转变,构建起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还权于民、取信于民、民主决策、化解矛盾的村民自治工作新路子。

  正是抓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契机,吴忠市以“疏”求效加强自治建设,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务公开目录、村民代表推选等微政策,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55124”模式,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议政日”等制度,有效规范村委会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

  创新“网格化+积分制”模式,在城乡广泛建立“微善积分超市”,开展“积分制+平安家庭”等“积分制+N”活动,探索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自治新路径。

  坚持“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搭建庭院议事会、小区板凳会、协商议事会等议事平台,推广红色楼委会、红色院委会、先锋管家团等小区自治模式,力推“小区的事情大家商量”,强基工作有色彩、有温度、有活力。

  纵深开展“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清理社区证明事项99项、对外挂牌98项、上墙制度131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村社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48项便民事项家门口全科办理,1100多个事项可“掌上查”,700个便民事项能“指尖办”。

  智治赋能

  依托精准巡防研判体系,以大数据引导警务巡逻防控,加快社会“云视频”布建步伐,汇聚社会监控数据5500余路、接入派出所综合研判室1500余路,实现县级视频中心、派出所、警务室三联互通,建成“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和反诈中心,全县视频破案直接贡献率连续3年保持在30%以上。

  盐池县打造的集现场指挥、分析研判、数据交换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数据思维、互联网与人脸识别等技术全面引入社会治理领域,智能技术不断融入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全县社会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助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近年来吴忠市同样不遗余力。统筹全市数字信息资源,搭建一网、一库、6大系统和N个业务子系统的应用平台,整合融入40多个业务系统,有效解决平台林立、数据割裂、互不兼容等问题;将政府部门日常工作数据、网格员采集数据、群众反映数据、智能设备监测数据、企事业单位服务获取数据、互联网监测数据全面实时归集到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形成风险研判最强“大脑”。目前,平台汇聚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20个部门基础数据达到1000万余条,日常增量或更新数据超过1万余条,一次采集、多方使用。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吴忠市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和资源融合日新月异,智治赋能社会治理的成果可感可触。以“只跑一次”“一次不跑”为目标,开发建设了“易办·吴优”政务服务平台,102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结平均时限8个工作日,比以往缩短12个工作日。

  吴忠市还以科技为支撑,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提质增容,推进内部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农村地区智能安防设施建设,全市建成7个视频类机房,建设各类视频监控11942路,防控感知体系全面织密织牢,基本实现了全市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区域围栏式全覆盖”。 (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