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海原县以“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担当,深入研究,着力破解“四大难题”,精心打造“三大”特色党建品牌,力争在新业态党建中当先锋、作表率、走在前。
“新”字入题,着力破解“责任不实”。海原县紧抓党建凝心聚力,确立新思路,围绕全县新就业群体“散、乱、弱”突出问题,推动“塞上红运”提质增效、“e心向党”破题攻坚、“红色劳务”提档升级,实现新业态党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新业态党建融入产业经济发展大局,创建区级“两新”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实现货运单车收入比例提升30%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劳务创收19亿元以上。
“红”字点题,着力破解“功能不足”。海原县深化赋能红色矩阵,提升组织牵引力。组建货运司机、“e播先锋”、海原县驻银川市“聚旧宝”劳务工作站党支部,夯实组织根基,指导38家“两新”组织成立工会组织和团组织。搭建“塞上红运”智慧党建平台,成立县级数字商务协会,全覆盖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站,孵化和扶持电商企业33家,线上“联农带货”收入达4000万元,助力全县特色产业营收逆势增长。
“暖”字扣题,着力破解“融入不够”。海原县坚持把党建工作做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提供党建指导、政策咨询、安全教育、诉求收集反馈、饮水休息等“一站式”服务,用“小驿站”撬动“大党建”。成立道路交通法庭、道路货运行业协会,建立货车司机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和答复结果,累计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260余人次。出台《海原县营运货车交通事故风险救助办法》,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境货运司机渡过难关,先后救助9人,发放救助金110余万元。
“聚”字破题,着力破解“作用不强”。海原县聚焦党群教育管理需求,不断拓展直播行业党建引领内涵外延,打造“一村一品”直播间,“爱心助农”专场直播带货20场次,带货营业额290余万元。坚持把行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统筹安排2家新业态企业(协会)就近与移民社区结对联建共建,建设暖心驿站3个,免费开展带货主播培训10余场次,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政策宣讲、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