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十大考古发现”公布-新华网

“宁夏十大考古发现”公布

2023-11-10 15:59: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11月10日电(记者马思嘉)记者10日从相关新闻发布会获悉,以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为契机,宁夏文旅厅从近百项考古调查发掘项目中遴选出“宁夏十大考古发现”,涵盖了四万年前的古人类及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文化遗址,揭示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宁夏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十大考古发现依次为:水洞沟遗址、鸽子山遗址、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姚河塬西周城址、春秋战国北方青铜文化墓地、固原北朝隋唐墓地、西夏陵、西夏佛塔—宏佛塔、西夏佛塔—拜寺沟方塔、西夏瓷窑址—灵武磁窑堡窑址、西夏瓷窑址—苏峪口瓷窑址、宁夏长城考古调查。

  水洞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首次发现宁夏水洞沟遗址,拉开了宁夏百年考古的序幕——这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00年来,水洞沟遗址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遗址点,构建起距今4万年—1万年左右的文化发展序列。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对解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东西方人群交流以及农业起源等系列重大国际课题具有重要作用。

  鸽子山遗址则揭露了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古人类面貌,与水洞沟遗址一起构筑了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演化框架。这里出土的直径为1.2毫米的鸵鸟蛋皮串珠,展现了早期人类精巧的钻孔技术和极致的艺术追求;发现的上千件磨盘、磨棒,为西北地区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包括马家窑文化遗存和菜园文化遗存,出土彩陶、骨器、灰坑、房屋(窑洞和半地穴)等遗存,大体与半山、马厂文化年代相当,对研究宁夏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齐家文化的来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姚河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卢鹰摄

  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还发现一处史书上未曾记载的西周诸侯国——“获国”的遗址。姚河塬遗址面积92万平方米,已发掘出高等级墓葬区、铸铜作坊区、宫殿建筑基址、水网道路等重要遗址,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象牙器、瓷器、甲骨文等珍贵文物,证明宁夏在西周时期是中原文化的军事据点。目前,姚河塬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数座春秋战国北方青铜文化墓地的发掘,证明宁夏已成为北方系青铜文化的重要地区,对于研究陇山地区西戎人群的扩张、游牧专业化、生业经济、秦戎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则出土了大量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的珍贵文物。墓地考古发掘始于1982年,共发掘北朝隋唐时期大、中、小型墓葬50余座,包括当时在固原手握政权的达官贵人的墓葬。李贤墓中出土的鎏金银壶交融了古希腊、波斯与古中国三大文明;田弘墓是出土东罗马金币数量最多的墓葬;史姓粟特人家族墓地出土了宝石印章、金覆面等,专家分析称隋唐时期粟特人担任翻译、武官等职。

  西夏陵、宏佛塔、拜寺沟方塔、灵武磁窑堡窑址、苏峪口瓷窑址五大考古发现,则拼凑起较为完整的西夏时期历史文化图景,为研究两宋时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资料。

  宏佛塔出土的佛头像。新华社记者马丽娟摄

  西夏陵现存9座帝王陵、271座勋臣贵戚陪葬墓和数处砖瓦、石灰窑址及1座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鎏金铜牛等国宝级文物,是目前留存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时期文化遗存;宏佛塔经历了保护性拆卸修复、并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其天宫中装藏的西夏文字雕版多达2000余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雕版,而出土的高水准佛教造像、汉藏绢画则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史及艺术史的珍贵材料;拜寺沟方塔1990年被不法分子炸毁,其中出土的印本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将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具有重大意义。

  灵武磁窑堡窑址和苏峪口瓷窑址分别代表了西夏时期窑址的不同面貌。磁窑堡窑址生产白釉瓷和黑釉剔刻花瓷,推测受陕西、河北、陕西等北方地区瓷窑影响,应为民窑;苏峪口瓷窑址则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菁华,创造性地在胎、釉中加入石英,烧制出通透、精细的白瓷,在西夏陵遗址中也有发现,推测为西夏时期官窑。

  宁夏明长城永宁段。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宁夏被称为“长城博物馆”,境内的长城资源调查包括宁夏明长城资源调查与宁夏早期长城资源调查两部分。宁夏明长城含河东长城、旧北长城、北长城、西长城、固原内边长城和“徐斌水新边”六条,调查确认墙体1067.9千米,敌台、烽火台等附属设施1134处,关堡136座;宁夏早期长城重点调查宁夏境内的战国秦长城资源并新发现依托战国秦长城修建的4道宋代长城墙体,调查确认墙体195.447千米,敌台170座,城址39座,烽火台8座。(完)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