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四项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华网

利通区:“四项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05-29 10:22:46
来源:利通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全面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四项工程”,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坚持思想引领,抓严党员干部培元固本

  最近几年,利通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200余次,党委(党组)书记讲党课160余次,通过领读领学、督学促学、研讨交流,促进广大领导干部全面、准确把握党的民族政策。

  纳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体系,依托乡镇领导班子培训班、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等班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10余场次,覆盖利通区党员干部2400余人,全面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等5大阵地为基础,创新开拓4条“菜单式”现场实践路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600余场次,不断夯实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

  创新实践载体,抓好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

  深入实施青少年“夯基育苗”工程,健全中小学思政联盟一体化机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和思政教师“大练兵”活动,依托19个市、区教研共同体,带动全区35个学科名师工作室,通过教学竞赛、教学研讨、教师培训等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师生的心灵、渗透到教学各环节。

  构建多元实践活动载体,统战、教育、团区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红领巾讲解员比赛、小兰花青骑兵演说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培育“红石榴”青少年交流品牌,与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手拉手”线上融情活动3次,校际联谊结对“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等活动50余场次,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认同。

  注重活动牵引,抓牢各族群众凝心聚魂

  发挥“五朵金花”理论宣讲员作用,通过“百场万人”大宣讲把理论政策讲深,“三级书记”带头把内涵要义讲透,基层宣讲队把利通故事讲活,在田间地头、楼栋院落、企业一线等开展主题宣讲600余场次,精准滴灌让“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扎根利通大地,融入群众血脉。

  连续20年举办“社区邻居节”“邻里百家宴”,广泛开展社火展演、非遗体验、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800余场次,不断深化“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挎包敲门”为老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幸福港湾”等特色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人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

  坚持破旧立新,创新品牌意识,聚焦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社区资源和特色,建设“近邻”“左邻右舍”等网格党群服务驿站46个,建立“石榴籽家园”“同心会客厅”等服务站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等,为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一家亲”互嵌式社区暖心服务,让各族群众发自内心感念共产党。

  拓宽教育阵地,抓实社科理论正本清源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主题,建成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聚焦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发展史,系统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辉煌成就和利通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开展观摩学习30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

  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发挥利通区文旅特色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发展历程,把展现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等展现“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融入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场馆讲解词,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各族群众先进典型,制作王兰花、马吉财、赵峰等先进人物宣传篇10余部,《我的爹和妈》《十斤粮票》《吴忠有个王兰花》等多部微电影微视频在等各大网络平台展映,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纠错】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