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宁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引擎”,坚持不懈“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持续以强企带动、联农带农、盘活资源、抱团发展的模式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与本地资源禀赋条件相契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振兴”的生动局面,推动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乡村活力不断迸发。
龙头引领,香芹产业串起“共富链”。李俊镇把强农惠农富农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户精耕细作优势产业,全力推广“塞上香芹之乡”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宁夏福鲜果蔬专业合作社资源和市场优势,构建“一中心两基地”香芹产业布局,将跨区域市场的档口搬到李俊镇的田间地头,与7个省市大型蔬菜市场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打造农户直接与外省市场客户交易的平台,形成“订单生产、基地共建、互利共赢”的香芹产业发展模式。配套冷库、分拣车间、制冰车间等,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包装、运输等为一体的香芹冷链物流产业链,全镇推广种植香芹达5000亩,产值1.5亿元,将农户全部嵌入产业链各环节,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固定务工和季节性务工10万余人次,增加务工收入18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强链聚能,冬枣产业唤醒“沉睡资源”。望洪镇西玉村通过党建引领与产业创新,持续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抢抓旧棚改造扶持补贴的有力时机,收购园区闲置温棚16栋,申请银川市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农村专项资金125万元,高标准改造设施温棚15栋,建成保鲜冷库1座。注册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打破零散种植的传统,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经营,由村集体投资发展冬枣产业,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先后组织开展冬枣栽植、剪枝、病虫害防技术培训班20余次。聘请本地技术人才和大荔县小坡村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推广“开心型”树形,实现冬枣产业由单一型向规模扩张型转变。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与永宁县快递公司、大荔县小坡村搭建交流平台,签订订单协议,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注册“宁朔红”品牌,不断推动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负债转变为总收入220万元,实现了从昔日“滞后村”到“百万村”的完美蝶变。
三产融合,糯玉米产业走实“创富路”。“春种甜糯玉米、秋收加工罐头、冬忙电商带货”。永宁县望远镇通桥村依托临近四季鲜市场区位优势,积极争取80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通桥村禾糯玉米厂,创新“党支部+企业+职业经理人”模式,村集体以厂房设备入股,年分红120万元。通过土地入股、流转土地等形式组织农户种植糯玉米,以统一种植管理、错时采摘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打造从田间到深加工糯玉米全产业链,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依托糯玉米厂项目,开发冻棒、真空装、糯玉米切片、籽粒、玉米原浆等深加工产品,以“北典农”品牌进入市场销售,通过抖音直播、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可实现年产值300万元,为种植户增加百余万元收入。以“党建共富联盟”实现跨村联动,带动周边9个村种植糯玉米1000亩,共享冷链物流资源,通过延链补链提升附加值,“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子逐步带动形成了糯玉米产销一体化的区域特色产业,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中,不断实践印证着“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