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在银川召开。会上明确,计划到2035年,全区培养造就20名左右大国工匠、200名左右塞上工匠、1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规则》《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宁夏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要任务台账》《2025年宁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明确。
会议指出,要围绕不断扩大产业工人队伍规模、聚力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全力保障产业工人权益、深化产改工作整体合力等七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改革实效。还明确了每年举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不少于50次、帮扶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青年不少于1000名、通过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发展“天花板”等细则,让产业工人职业有甜头、发展有奔头、奋斗有劲头。
近年来,宁夏各地各级认真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推动全区“产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累计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9个,发布首届“塞上工匠”年度人物30名,其中2名入选大国工匠培育人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60万人次。打破职业“天花板”,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试点评聘特级技师14名。累计评选表彰“塞上技能大师”61名、自治区技术能手130名,累计推荐3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51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50余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塞上英才”奖。截至2024年底,技能人才总量达153.09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16.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