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少活多,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社区工作人员由14个增加到21个,我们服务居民的力量更足了。”青铜峡市韵欣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梦说。这一变化得益于吴忠市委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据悉,吴忠市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标准作为县(市、区)党委书记领办项目,纳入基层党建年度重点任务。同时,在前期招聘514名社区工作者基础上,结合最新城镇常住人口基数,督促红寺堡区、同心县等县区面向35岁以下及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居民、退役军人等,接续进行公开招聘,进一步优化服务力量配置。开展社区书记后备力量调研,164名后备力量平均年龄33.6岁,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
如何让新到岗干部快速进入角色、顺利开展工作?这是招录上岗后面临的迫切问题。
吴忠市聚焦部分社区工作者工作经验不足、群众工作方法不多等情况,坚持跳出省域学、区内交流学、市内观摩学“三学”联动机制,在杭州、成都等地“跨省研学”,组织到银川市长城花园社区等典型社区“组团研学”,创新“书记讲堂”活动,在学思践悟中掌握工作方法。全面推广“导师帮带制”,83名优秀社区书记、老社干帮带136名年轻社区工作者,利通区探索“社区书记上讲台”机制,努力把“门外汉”带成“老把式”。
给盼头、送甜头、添劲头……吴忠市围绕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印发《规范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确定晋升实施方案》,明确4岗24级岗位确定晋升资格条件,明晰晋升路径,初步为1095名社区工作者确定岗位等级和工资套改。坚持“一人一档”原则,及时将社区工作者信息登记表、履历资料等整理归档,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此外,吴忠市试点开展社区工作者差异化考核,划分社区正职、副职、其他专职工作者等3个类别,设置“3+X”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方式,有效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热情。
“近年来,通过实施‘专职力量育强’计划,坚持全链条发力、多举措并举,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一支热心服务、持续稳定的社区治理骨干活跃在第一线、服务在前沿。”吴忠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