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研学实践赋能思政育人厚植家国情怀-新华网

利通区:研学实践赋能思政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2025-05-24 12:33:17
来源:利通区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以“研学+思政”为创新载体,串联非遗文化、生态治理、红色教育等多元场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历史厚度、感知生态责任、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依托吴忠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统筹推进,目前利通区的研学实践形成了水利、生态、黄河保护等5大模块20条精品路线,2025年至今已累计开展37批次研学活动。创新构建的“实地行走+沉浸体验+动手实践”模式,让超万名青少年在非遗工坊读懂文明传承,在治沙前线见证生态奇迹,在红色地标赓续精神血脉,在军事基地筑牢强国之志。

  非遗工坊里的文化密码

  利通区第十二小学的研学之旅从一捧黄豆开始。

  在兴豆缘豆腐文化科普长廊,学生们循着西汉淮南王刘安制豆腐的历史脉络,亲手推动小石磨感受“卤水点豆腐”的千年智慧。三年级学生王雨桐捧起自制的豆腐时,不禁惊叹:“这么多道工序才成就一块豆腐,古人真了不起!”

  这种以“豆”为媒的实践课程,让非遗技艺从典籍记载化作可触摸的文化记忆,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

 沙漠课堂中的生态答卷

  扎下麦草方格,触摸沙生植物,在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里见证“五带一体”科技治沙体系如何将沙漠变为绿洲……踏访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银滩中心学校的140余名师生用双脚更用心丈量了中国的治沙奇迹。

  “以前觉得治沙是课本里的词,今天才知道每株草木都凝聚着无数治沙人的心血。”六年级学生马浩然的感悟,印证着这场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生态实践课,早已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心田。

  红色地标中的精神传承

  利通区第九小学打造的立体研学路线,将余家桥烈士陵园的铮铮誓言、宁夏水利博物馆的治水智慧、董府家风家训的文明密码有机串联。

  少先队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献花宣誓,“红领巾讲解员”在古院落里讲述家风家训,水利博物馆中感悟大禹精神与黄河治水史的交响。

  利通区第九小学德育副校长余娟感慨:“在历史场景中理解责任担当,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军事基地里的强国课堂

  当孙家滩中心学校210名学生登上退役的“银川舰”,触摸舰载装备、体验潜艇模拟装置时,国防教育变得触手可及。

  “原来保卫家园的‘大国重器’离我们这么近!”六年级学生余鹏的感叹,道出了这场跨越110公里的研学深意。孩子们通过亲手拼装战机模型、观摩现代化国防设施,在震撼体验中进一步筑牢“强国有我”的信念。

  如今,一幅“文化有根、生态有责、精神有魂、强国有志”的育人画卷正在利通区大地徐徐展开。据介绍,下一步利通区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通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接班人。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