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7月2日电(记者任玮)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加速拥抱新质生产力的闽宁镇有了新称号——“绿电小镇”。聚焦“绿色能源”“绿色电网”“绿色用能”的闽宁“绿电小镇”全面建成后,闽宁镇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24小时绿电供应的镇区,建成全国首个具备离网运行能力的镇域级新型电力系统,全镇6万多人全部使用“绿色电能”。
走进永宁县大唐闽宁绿电小镇100兆瓦时/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40台电池舱稳稳矗立。据大唐宁夏公司永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涛介绍,共享储能电站相当于超大型“充电宝”,实现一天一充一放,一次可以存储20万度电,满足当地2.4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可补充夜间无光及风电出力不足的裕度,助力电网削峰填谷、节能增效。
作为“绿电小镇”首个具备构网型功能的储能项目,共享储能电站拥有卓越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功能。“电站使用的黑启动技术是国内一项创新突破,当电网因故障陷入失电困境时,系统能在30秒内迅速启动,通过精准调节电压、频率,为电网输送合格电源,及时恢复用户用电及新能源发电。”李洪涛说,黑启动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储能电站的应急响应能力,也为电网提供了高强度支撑。
随着“绿电小镇”建设,闽宁镇每年可新增绿电消纳2.1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32万吨。如今,这座小镇的绿色足迹越来越多——今年闽宁镇将全面完成居民清洁取暖“煤改电”改造,实现“绿电取暖”全覆盖;继续推进“光伏+农业”“光伏+养殖”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分散式风电发展;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沼气能源-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生态循环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中粮长城天赋酒庄获得国内葡萄酒行业首家“零碳工厂”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认证……
建设“绿电小镇”只是银川市增“智”向“新”、逐“绿”前行的缩影。近年来,银川向“新”出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求“变”,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变革动力、释放产业潜力;逐“绿”前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深耕蓝宝石材料产业的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业蓝宝石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企业先后研发出不同公斤级蓝宝石晶体、高端显示领域所需的蓝宝石衬底晶片,其中10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格蓝宝石晶体;并且形成了企业自有的100-4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4-8英寸蓝宝石晶棒、蓝宝石衬底片的量产技术。
随着新厂区的建成投产,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蓝宝石晶体综合年产能将达到约4700吨,蓝宝石晶棒年产能将超过5400万毫米,蓝宝石衬底片年产能达960万片,助力银川构建覆盖工业蓝宝石上下游的完整产业体系。
在全力打造“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的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人与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默契配合,自动运输车在仓储库与生产线之间有序穿梭。
“智慧工厂建设初期,我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常晓薇介绍,“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全面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大型风力发电增速器研发生产基地,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在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的蒙牛乳业(宁夏)有限公司,从原奶入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有数智化的充分体现。“所有业务数据化、所有数据业务化”的实现,催生了数据驱动系统指挥的数智化新运营管理模式,即从“厂长指挥工厂”进化到“算法指挥厂长”。而磁悬浮、智能包装控制、智能装车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黑灯实验室、黑灯物料库房等的创建,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度集成与自动化。
这家“绿色智慧”工厂正在通过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集成,树立乳制品智能制造新标杆,驱动传统乳业向“智慧制造”加速蝶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