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新华社区:“四圈五微”织就“微”美新画卷-新华网

利通区新华社区:“四圈五微”织就“微”美新画卷

2025-07-14 12:23:02
来源:利通区委宣传部

  老党员穿梭楼栋记挂着独居老人的柴米油盐,居民围坐“圆桌议事会”为改造老旧小区出谋划策,“剪爱”理发队的剪刀在晨光里翻飞、“睦邻帮帮团”的身影时常在楼道间忙碌……这些浸润着“微”温度的日常图景,正是近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新华社区深耕“四圈五微”治理模式织就的基层治理“微”美新画卷。

  新时代,新华社区坚持以党建赋能“微格精治”,以“睦邻·家”党群服务品牌为统领,积极探索实施“四圈五微”微网格治理模式,力求“微网格”凝聚“大合力”,“微治理”共解“大难题”,“微阵地”促进“大团结”,“微服务”构建“大和谐”,实现了“小切口”撬动治理效能大提升的良好效果。

  党建领航,激发治理“活力圈”

  在利通区粮食局家属院居民心里,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关璞是最贴心的“小区当家人”。他主动投身社区治理一线,始终冲在调解邻里纠纷和照护空巢老人的最前沿,几乎成了社区“活台账”,连网格员都要找他“取经”。

  关璞的贴心服务正是新华社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这个社区坚持“网格塑形、党建铸魂”,通过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和网格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构建起了“1+5+N”“一会三长三员”红色微网格治理体系,推动网格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社会组织联合支部与利通区老干部支部实现组织联建。社区创新建立党员成长册、党员记实卡、暖心“七张卡”,不仅吸纳老党员、老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加入微网格队伍,更推动在职党员、共建单位党员下沉一线,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治理合力。

  从调解邻里矛盾到解决居民急难,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将服务落在“微处”,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图景。

 整合资源,构建便民“服务圈”

  在利通区药材公司家属院的广场上,一场热闹的爱心集市正温暖开市,“剪爱”志愿服务队的手艺人围坐在小马扎旁,熟练地为居民修剪头发。七十多岁的张金霞阿姨坐在理发椅上,笑着说:“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去理发店得走挺远,还总排队等半天。现在社区把活动办到小区里,免费理发又方便,可帮了大忙!”除了理发,现场磨刀师傅的砂轮滋滋作响,家电维修摊前也围满咨询的居民,健康问诊桌旁医生正仔细检查老人血压,各类便民服务热闹又温馨。

  这份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的贴心,源于新华社区的精准服务机制,社区立足实际需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三个服务清单,搭建“服务联盟”平台,整合辖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商户等多方资源,发挥“挎包敲门”“剪爱”“睦邻帮帮团”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作用,依托网格党群服务驿站、公益小站、睦邻小屋等“微驿站”平台,为居民开展精神慰藉、老年饭桌和衣物缝补等贴心精准“微服务”50余场次,满足了居民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实现按需提供精准服务,使社区内邻里关系愈发融洽,居民们互帮互助形成浓厚的和谐氛围。

 文化润心,绘就睦邻“铸魂圈”

  今年在新华社区“七一”活动现场,89岁的潘明奎老人坐在观众席上,目光追着台上的表演,嘴角漾着笑:“社区里的活动我几乎场场不落,每次都有新花样,既特别又有意思!”

  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是新华社区打造特色活动的动力。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阵地,紧扣“邻居节”“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点,从“睦邻”文化节的文艺汇演到邻里大家宴的热络围坐,从趣味游园会的互动游戏到“邻好吖”睦邻集市的温情交换,年累计开展3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微网格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种子般深植于各族群众心田。

  为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新华社区坚持在微网格中挖掘“微典型”——那些默默付出的党员志愿者成了身边的榜样。社区通过积分兑换、荣誉墙展示等多元形式,持续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让“我为人人”的温暖在社区流动。

  此外,社区还构建起“线上+线下”双轨传播网,线上依托“微视频”“微信群”开设“微课堂”,把政策知识和社区故事变成“短平快”的传播内容;线下则活用党群服务驿站、睦邻庭院、党员中心户等“微阵地”,开展时长简短、形式灵活、内容贴近生活的“微宣讲”。从指尖到身边,从屏幕到庭院,“小而精”的宣讲让社区文化更入脑入心,进一步筑牢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共商共议,聚力网格“管理圈”

  午后的居民小区静谧而温暖,一场“圆桌议事”正热闹开场,居民们围坐在社区桌旁,针对房顶漏水、社区设施老化待更新等问题,进行着每月一次的“圆桌会议”。

  居民自治是新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充分调动红色物业、睦邻管家、微网格员等“微力量”,依托“圆桌会议月月谈”“廊庭会”“板凳说事会”等接地气的协商议事平台,让群众问题摆上台面、矛盾诉求摊开讨论。仅今年以来就累计协调解决物业矛盾、家庭情感纠纷、“12345”投诉等各类矛盾纠纷79件,化解率超90%,真正实现“矛盾化解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社区”。

  同时,社区大力推进“五社联动”,调动联合党委成员单位及社会资源力量,联动解决围墙污水外溢、高龄老人吃饭难、小区下水管网破损漏水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微网格治理效能。通过“睦邻党建+居民自治”,让小区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参与议事,实现了自我管理服务提升,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增强了社区的内在活力。居民们在参与中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共同推动社区向更加和谐、宜居的方向发展。

  “四圈”织就治理经纬,“五微”激活治理脉络。新华社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群众关切的“小事情”放在心坎,把民生保障的“大责任”扛在肩头,不断健全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共同深耕辖区网格“微治理”,串起居民“微幸福”,基层治理的温度如春风拂过,悄然浸润每一户家庭。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