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整版剪报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本册子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高光时刻、这些都是北京奥运会精彩瞬间……”
8月8日下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支部生活馆”,78岁的退休党员黄荣孝,捧着厚厚的剪报册,给社区党员干部宣讲红色记忆。
黄荣孝老人1947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18岁参军入伍,1971年随所在部队到宁夏援建。1987年,他开始剪报集册,这一剪,就坚持了38年。
截至目前,黄荣孝老人已整理完成33本剪报册,内容涵盖政治、历史、经济、科技等多种类别。其中,有一本“石嘴山纪实簿”老人特别喜欢,这本册子集结多年《石嘴山日报》重要新闻,既是石嘴山发展变迁的记录,也是老人对这片土地热忱的见证。
“透过这些剪报,我们可以感受到几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风貌,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拼搏,祖国繁荣昌盛,感到非常受鼓舞!”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党委书记倪艳红说。
2019年,工人街社区把黄荣孝老人请进社区“支部生活馆”,成立了“黄叔工作室”。在这里,桌椅、书架、饮水机等一应俱全,社区还为老人常年订阅好几份报纸,这让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而今,“黄叔工作室”已成为工人街社区“支部生活馆”的一面“金字招牌”,吸引周边单位党员、群众来翻阅、学习,有的还一起加入到剪报行列、宣讲。充满历史印记的剪报在这里化身流动画卷,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在工人街社区,像黄荣孝这样用“土方法”传递正能量的居民还有很多。“板凳姐”王爱云,每天茶余饭后把小板凳一摆,就在家门口为邻里读报,调解家长里短;平均年龄72岁的“好八连巡逻队”,拿着小喇叭录上政策,穿梭在楼栋单元间进行宣传;“唯品社”的成员们则将身边事编成情景剧,演给身边人看,寓教于乐;还有多支充满活力的艺术团休及社区“微宣讲队”,成员们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把党的好政策、社区的新风尚讲给居民听,让大家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
“在基层,没有华丽的舞台,却处处是舞台;没有专业的演员,群众就是最好的主角,正是这份扎根群众、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党的声音、时代的故事、邻里的温情,春风化雨般浸润了社区的每个角落,这份由普通居民共同汇聚的宣传力量,正是‘大众化宣传’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实践。”倪艳红说。(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