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村社联建”机制释放治理温度-新华网

永宁县“村社联建”机制释放治理温度

2025-08-16 13:42:12
来源:永宁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永宁县以深化村社联动为突破点,将城乡资源编织成一张紧密的服务网,通过建立基层党组织“结对亲家”机制,社区与乡村携手并进,在红色传承、产业互动、文化交融、助农惠民等领域深耕细作,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末梢,使“幸福在身边”让群众可感可及。

 联建阵地 共筑精神家园

  阵地是凝聚力量的基石。永宁县精心打造共享阵地集群,为城乡交流提供坚实依托。南环社区与闽宁镇玉海村这对“结对亲家”,依托闽宁耿飚红军小学这一共享红色熔炉,开展“‘红领巾’携手‘橄榄绿’共赴闽宁研学情”活动。在革命文化长廊上,描绘红军长征等场景的彩绘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退役军人结合壁画,就地展开“微党课”,从红军精神讲到新时代强军故事。孩子们踮起脚尖为老兵们系上鲜艳的红领巾,两代人手掌紧握,红色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走进玉海村绒山羊养殖示范户,孩子们就“软黄金”——羊绒好奇发问,在互动中触摸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东环社区与园艺村则通过联建活动,在庄重的仪式中为“最美退役老兵”佩戴徽章,聆听老兵代表分享峥嵘岁月与奉献基层的点滴故事。这些精心打造的共享阵地与活动,成为传递崇高精神、深化城乡情谊的精神载体。

  创新机制 激活联动效能

  高效机制是联建工作的血脉。永宁县探索建立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活动联办”的互助机制,确保联建活力持久。阳光社区与木兰村开展的“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传承”活动,依托“阳光少年·永宁县红色研学线路”,精心设计“山海协作·乡村振兴实践线”。活动中,从阳光社区徐娟娟书记用身边实例宣讲移风易俗“实在课”,到青少年走进蔬菜大棚、肉牛养殖场、葡萄园探究“十万个为什么”,再到非遗脸谱绘制、闽宁新貌展示中心的精心讲解,多元环节环环相扣,不仅让青少年们体验了农耕的艰辛与乐趣,还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胜利社区与东全村的“村社携手聚合力”活动,巧妙融合中草药认知、八段锦体验、民族漆扇绘制及“种子盲盒”实践,将教育寓于趣味体验,既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城乡文化的深度碰撞与认同。

 精准服务 惠及多元群体

  精准对接需求,服务方能直抵人心。永宁县村社联建聚焦“一老一小”、退役军人、农户等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东环社区、园艺村突出向“最可爱的人”表达敬意与关怀,通过颁发徽章、分享故事、共切蛋糕等环节,让尊崇关爱的暖流在退役军人心间流淌。针对农时困境,团结社区联合杨和村及辖区企业新华保险永宁分公司,迅速组建“助农志愿服务队”,深入辣椒温棚开展“田间地头助丰收”行动。清晨的温棚里,“红马甲”们默契配合、干劲十足,有效缓解了农户劳动力短缺的燃眉之急。

  下一步,永宁县将继续深化村社联动,优化治理与服务,走出一条以城带乡、融合共兴、充满温度的特色发展之路,让幸福之泉在更广阔的城乡大地持续涌流,生动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