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过到留下 灵武文旅破解“留量密码”-新华网

从路过到留下 灵武文旅破解“留量密码”

2025-08-18 16:58:31
来源:灵武市委宣传部

  田野作舞台,村路变赛道。近年来,宁夏灵武市——这座拥有“千年古县”底蕴的城市,以“村舞”“村跑”、音乐节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为引擎,探索出驱动乡村全域旅游的新路径,成功实现从文旅“过路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蝶变。

  国家级赛事扎根田野 “流量”变振兴“能量”

  “我们的舞台,背景就是万亩良田!”灵武市梧桐树乡杨洪桥村的村民自豪地说。

  作为全国唯一连续承办“大地流彩·村跑”和“村舞”的城市,灵武市深耕细作,将赛事打造为撬动乡村发展的“引爆点”。创新地将“乡村赛场”升级为“文旅卖场”,将“村舞”的舞台设在三产融合园内,舞蹈融入农耕与黄河文化,呈现了一部“新时代灵武农耕史诗”。

  “村跑”的赛道串联起果园、稻田与村落,沿途设置非遗展演,让来自天南地北的“跑团”实现从“体育竞技”到“文化深度游”的跃升。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乡土风物大集”将赛场变为“微缩版灵武风物博览会”,灵武长枣、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直面全国消费者,催生了“赛事后备箱经济”,一场赛事直接带动农旅产品销售超500万元。

  更深远的变化是,赛事将“过客”变为“创客”。精心打造的彩绘赛道等“赛事遗产”,成了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有效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与全国近4000名参赛者的交流,让村民们开阔了眼界,提振了发展信心。一批返乡青年和“田秀才”办起农家乐、发展采摘游,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被彻底激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潮流IP碰撞古老遗址 景区焕发新生机

  面对水洞沟等传统景区对新生代吸引力下降的挑战,灵武市跳出“就景区做景区”的思维,用现象级IP为传统赋能。

  “2025水洞沟九点音乐节”在新文旅玩法介入与地方文旅资源加持下,“适配度拉满”。通过市场化运作,现代青年潮流文化与古老史前遗址“嫁接”,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首创的“门票即文旅通行证”模式,将音乐节的“瞬时流量”高效转化为景区的“持续客流”。活动吸引超1.5万名乐迷体验“一日音乐节、多日灵武游”,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850万元。

  音乐节还被打造成“音乐+”复合体验平台,现场融合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业态,并联动博物馆推出“音乐+考古研学”专线,构建“白天考古、傍晚听歌、夜晚观星”消费链,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系统思维谋篇布局 释放全域消费潜力

  灵武市坚持系统思维,将大型活动作为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的引爆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联合商户推出优惠、发放消费券,撬动市场活力。为保障活动体验,建立起市级统筹、多部门协同、上千名志愿者参与的高效保障体系,免费接驳等精细化服务赢得游客赞誉,将优质服务转化为城市口碑。

  此外,灵武还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从“村舞”同跳挑战到音乐节全网5.3亿次的话题曝光,每次活动都强力推广了“奇秀灵武”城市品牌,累计吸引全网超10亿人次关注。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灵武文旅产业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7.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9亿元。城市品牌形象也从传统的“长枣之乡”,拓展为充满活力的“赛事之城”“音乐之城”。

  “我们的目标不止于‘网红’的瞬时热度,而是构建长效发展机制。”灵武市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鹏程表示,未来将继续在文化挖掘和产业融合上突破,将文旅优势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贡献灵武经验。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