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科技“绣花针”织就舟塔乡果蔬共富图-新华网

魏燕:科技“绣花针”织就舟塔乡果蔬共富图

2025-08-18 16:59:46
来源:中宁县委宣传部

  初秋的中宁县舟塔乡,日光倾泻在一座座蔬菜大棚上。棚内生机盎然,翠色流淌的藤蔓间,饱满的西红柿垂挂枝头,等待着丰收。魏燕——这位扎根家乡的中宁县舟塔乡吉广益果蔬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宁夏科技特派员,正细心照料着她培育的果蔬。近十载光阴,她将心血倾注于这片土地,用科技的力量重塑着家乡农业的基因。

  2016年,魏燕成立了中宁县吉广益果蔬专业合作社,120座蔬菜大棚成了她探索科技兴农的起点。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为了种出更好的果蔬,她一头扎进大棚,像个执着的老把式,对新品种反复做着栽培实验,一点一滴地比对、观察,只为培育更好的品种。

  光是品种好,魏燕觉得还不够。怎么把地种得更省心、更有效,成了她心头琢磨的事。秸秆生物反应堆、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蚯蚓生物套种套养——这些听起来新鲜的技术,被她陆续引进合作社的大棚里。时间给出了答案:慢慢地,脚下的土地变得更松软透气了,土壤的环境也一天天改善。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就这样一点点告别了过去的粗放老路子,踏上了更绿色、更高效的新轨道。成本实实在在降了,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品质更好、味道更足,舟塔乡的果蔬渐渐在市场上闯出了名气。乡亲们看在眼里,不少人也开始跟着学、跟着用这些新法子。

  对于舟塔乡的乡亲们,尤其是那些从大战场镇迁来的移民群众,魏燕的合作社成了他们眼里“靠得住的地方”。大棚和新技术的应用,让合作社的活儿一年四季都多了起来。每到种植、管理的关键时节,这里总能提供不少稳定的工作岗位。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这份踏实对许多村民来说格外重要。合作社每年用工上千人次,发放工资数十万元,真真切切地帮大伙儿鼓了腰包。

  魏燕的脚步总是停不下来。县里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她常常奔走在田间地头。有时是集中给大家讲讲技术要点,有时是现场手把手示范,更多时候,就是蹲在地头,一对一地帮农户解决眼前遇到的具体难题,凭着扎实的设施农业栽培技术,那些困扰着本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生产问题,往往就在她这样务实的指点下找到了解决的门道。

  在魏燕身上,乡亲们读懂了科技特派员那份沉甸甸的担当。她就像握着一把技术的“钥匙”,努力去打开产业发展路上遇到的一把把“锁”;她又像一个勤恳的“传道人”,把新的农业知识和理念,一点点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盼着它们生根发芽。魏燕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生动地证明:那份对土地最深的眷恋,加上科技的助力,总能耕耘出脚下最踏实、也最动人的丰收。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