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坝关村的稻田里,农户们不再为土地流转纠纷烦心;马莲渠乡的瓜园边,多名户农户与企业签下合约,合作有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里,11个工作窗口高效运转,一桩桩矛盾纠纷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为“已结案”……
近年以“实体+实战+实效”为导向全面推进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实战化建设,如今让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基层治理的成效清晰可见。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利通区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上升19.1%,但同期,辖区信访数量同比下降8.29%,警情数量同比下降5.11%,12345民生领域投诉同比下降22.09%,行政复议数量更是大幅下降66.67%。
而这“一升多降”的鲜明对比,正是利通区通过系统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大量矛盾纠纷被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具体体现。
为加快推进区、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高效运行,利通区立规明矩,制定推行了《乡镇综治中心工作制度》《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规范》等7项制度机制。在机制保障下,利通区集约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资源,规范组建48个法治力量联合编组,推动信息共享、联席会商、联合调处常态化,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精准分流转办和全流程闭环管理。与此同时,2000余名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被纳入群防群治网络,延伸治理触角,有效凝聚起源头预防化解的强大合理。由此探索形成的“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不久前,在金花园社区活动室,上演了一堂围绕“老人赡养与财产继承”的模拟法庭——法官扮演审判长,律师扮演原被告,居民们看得聚精会神。模拟法庭结束后,法官又结合案例,现场解读了《民法典》。社区居民何新民由衷地说:“以前觉得家务事闹上法庭,太丢人,现在明白,只有依法办事才是正路!
从源头减少矛盾增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是关键。利通区通过完善“三官一师一员”机制,组织政法力量下沉基层治理一线,今年至今开展模拟法庭等情景化普法14场,举办集中宣讲、以案释法讲座178场,显著提升了群众法律知晓率,辖区群众主动寻求调解的数量也因此同比增长了27%。
为确保矛盾高效化解,利通区还严格规范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流程。中心实行“逢访必登、首接负责、当日汇总”制度,确保了群众诉求的“进门即能办”,非中心事项协助“出门衔接办”,并对疑难问题即时研判以降低信访增量。在处置环节,精准实施分级机制:简易纠纷就地快调、复杂纠纷专业调处、高风险疑难问题会商靶向化解,实现资源精准匹配。同时,刚性执行督办管理,坚持“研判前置、文书交办、限时办结”,临期预警、超期督办、闭环销号,对推诿敷衍行为通报考核压实责任。
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受理诉求197件、现场解决处置69件,交办转办41件,衔接办理87件,发出的交办函均按期办结答复,形成高效闭环处置机制。
当“有解、能解、快解”成为群众走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共同体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便在利通区最平凡的街巷、最广阔的田野里深深扎下了根。(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