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宁县石空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创新实施“四老焕新”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动文明实践融入乡村生活,有效提升村民幸福感。
老资源焕新场,闲置空间变身文化阵地。石空村将老戏台、供销社、废弃校舍等闲置场所改造为多功能文明实践点。增设音响和放映设备,成为举办文艺演出、电影展播等活动的主阵地;老供销社陈列粮票、剪纸等老物件,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废弃小学改造为融合老磨坊、农耕文化馆和研学基地的文化综合体。2024年老磨坊累计磨面2.4万斤,既服务村民日常需求,也曾在疫情期间发挥应急作用。
老传统焕新韵,文化传承带动民生改善。以蒿子面非遗工坊为核心,通过传承人“传帮带”,培养妇女手艺人,2024年帮助村民增收3.5万元。传统节日与现代传播相结合,元宵灯会、端午粽艺大赛等活动带动消费并激发参与热情。红色基因通过老物件展览、历史讲述等方式实现当代转化,全年开展红色主题活动6次,接待400余人次。
老乡亲焕新力,群众成为乡村治理主角。构建“志愿联动+积分激励+乡贤带动”机制,打造“1+3+N”志愿服务体系,现有志愿者371名。2025年已开展志愿服务15次,化解矛盾纠纷12起。积分制管理提升参与热情,2024年农家书屋借阅量增加20%,村民活动参与率增长55%。乡贤智囊团提出建议13条,引领形成共建共享新风尚。
老味道焕新香,土特产升级为地域品牌。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结合,老磨坊面粉建立“田块溯源”制度,胡麻油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出油率15%。分散农特产整合为“老石空”品牌,通过统一包装和沉浸式体验推广,2024年带动销售额0.6万元。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红枣制作体验、“节日限定套餐”等模式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
下一步,石空村将持续深化“四老焕新”机制,推动文明实践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让文明实践真正扎根乡村、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