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投身暑期实践,2025年暑期,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基层一线处处跃动着青春身影,他们以热忱服务传递文明新风,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
返乡实践绽芳华 青春建功正当时
“这个暑假,我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吴忠市利通区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亲历了基层运转的齿轮,更在琐碎中触摸到奋斗的深沉意蕴。”青年志愿者冯志远在实践心得里这样写道。
文明实践,青年先行。今年暑期,利通区开设“返家乡”利通青社学堂、“青春e行”青年电商实战训练营,通过“集中培训+实战演练”的模式,帮助青年学子掌握理论政策、实用技能,为投身基层文明实践增添动能。
培训后,200余名“返家乡”学子奔赴249个实践岗位,走进厂房车间、田间地头、社区网格,开展涵盖政务实践、企业观摩、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多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他们中间,有的成为政策宣讲员,深扎理论政策传播第一线;有的担任社区“青年管家”,投入“一老一小”暖心服务中;有的变身“生态守护者”,巡护河道、清理垃圾……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也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中收获了成长。
在共青团利通区委、利通区委人才办的联合组织下,50余名大学生组成“体验官”团队,先后走进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利通区电子商务中心、夏进乳业、利通区大青葡萄产业园等地,观摩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从乳制品智能制造到电商新业态运营,从民族团结创建到乡村振兴实践,大学生“体验官”主动当起“家乡代言人”,用镜头记录发展新貌,以青春视角为利通文旅品牌宣传提供新思路,推动“本土文化”与“青春创意”深度融合,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家乡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据悉,此次“利通正青睐·知行向未来”社会实践项目,旨在搭建“青年+家乡+实践”的创新平台,实践项目不仅是利通区人才回归工程的重要一环,更是集产业宣传、基层服务、青年成长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七彩假期暖童心 托管课堂育新苗
“你咋不报‘七彩假期’暑假爱心托管班呀!听说有厦门大学的返乡大学生教课,还能去科技馆呢!”近期,扁担沟镇利同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热闹异常,80余名中小学生与“山海童行”志愿服务联盟的20余名返乡大学生,共同度过了15天充实而难忘的暑假时光。
为缓解辖区新业态、新就业家庭“看护难”问题,利通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四点半课堂、科普宣教室等功能空间,创新开展“七彩假期”暑假爱心托管服务——构建“1+N”多元课程体系,在保障课业辅导的基础上,精心设置红色记忆、安全教育、手工制作、“非遗+”体验、读书分享等N个课程模块,形成“有知有味”的特色课程。同时,整合文化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动员“返家乡”大学生深度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形成“资源联动、共建共享”的服务新模式。
于是,各类暖心实践在利通区多点开花。金积镇金丰社区以“阳光助苗”行动为抓手,为移民随迁子女撑起一片暑期成长晴空;金星镇金塔社区开设“红色薪火”系列课堂,由“返家乡”大学生组建“红色讲师团”,通过“学红色经典、听红色故事、做红色手工”等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胜利镇民生社区创新开展“禾苗之夏”暑期小课堂,通过文物鉴赏、书法临摹、竹简读本等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即将过去的2025年暑期,利通区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开设“七彩假期”暑假爱心托管班,覆盖300余名青少年,103名大学生返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30000小时,一个个生动实践,一处处暖心课堂,让暑期生活有“趣”处、有“趣”过。
运动健康添活力 安全守护伴成长
“大家注意啦,伸展运动要把手臂打开到最大幅度,像小鸟展开翅膀一样……”在板桥乡文萃社区的居民广场上,大学体育生金乐带着孩子们做热身操,整齐动作伴着欢快音乐,引得不少辖区居民加入,成为一道活力洋溢的风景线。
为筑牢暑期安全防线,营造全民运动的健康氛围,利通区以“活力绽放 青春飞扬”为主题,推出运动体操工坊、毽球竞技场、跳绳挑战营三大体育模块,面向社区居民、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体操课融入趣味武术操和形体训练,提升身体协调性;毽球课通过技巧教学设置“单人穿梭”“集体长绳”等多种形式,鼓励参与者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增强体质。
利通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联动,推出“体育+安全”特色活动。金星镇金星花园社区组织“假期无忧”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安全自护课堂,通过情景问答让自护知识入脑入心;金积镇金丰社区解锁花式体育课,多项球类运动吸引少年儿童、广大群众热情参与;金星镇金花园社区聚焦儿童视角打造“一米之约,不负所‘托’”安全小课堂,引导孩子们用画笔将安全知识绘制成手抄报,形成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课。(石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