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是永不临期的“鲜奶”-新华网

合规是永不临期的“鲜奶”

2025-09-12 11:42:26
来源:宁夏区税务局

  ——蒙牛银川工厂“十连A”的智慧纳税密码

  在蒙牛(银川)乳品有限公司(简称蒙牛银川工厂)庞大的生产中枢,财务负责人李芳的目光紧锁在跃动着无数数据点的大屏上。日产能高达1800吨的乳业要塞里,全自动灌装线如银色巨龙静卧,利乐包在机械臂间翻飞,激光以每分钟400次的频率检视着每一包产品的完美。牛奶汩汩流淌的韵律之下,另一股无形的数据洪流沿着光缆奔涌——每一份原料采购凭证、每一笔物料消耗记录、每一条物流发货订单,都正悄然汇入企业财务的智慧中枢。

  智能哨兵:风险防控的“数字雷达”

  “过去税务自查,真如大海捞针。”李芳指着屏幕上实时交汇的SAP业务数据流、纳税申报表与过程管理报表。在2021年,蒙牛银川工厂收到千户集团风险排查,排查后发现存在指标异常情况,如在建工程减少额与房产原值增加额差异偏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异常等问题,此类指标风险在工厂日常管控中未及时发现。如今,SmartBI系统化身精密“雷达”,111个税务风险监控指标持续扫描着企业运行的每一组数据。2024年,系统精准捕捉15次数据预警,其中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敏锐发现“自产产品用于市场推广未进行视同销售纳税调整”的异常信号——原来是税务会计遗漏。财务主管张彩丽随即进行调整,避免了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所得税风险,一场潜在的风险被及时化解。

  “这张《印花税查账征收底表》,底表数据通过SAP系统中每一笔交易、每一组数据自动生成,在印花税管理领域更带来效率跃升。”税务会计马维瑞说。在传统印花税管理模式下,手工筛选合同中的应税条款需逐份查阅,每月2天的处理周期导致税务申报时效性差,同时依赖会计对税目的主观理解,存在着判断错误的风险。蒙牛银川工厂通过SAP系统实现了印花税自动计税功能,将人工处理周期从每月2天压缩至小时级,显著提升申报时效性,同时规避人工筛选的疏漏风险,在提升效率80%以上的同时,将税务合规率提升至99.5%以上,再叠加人工审核及纠偏,彻底解决传统模式下时效滞后、主观误判及数据计算过程留痕缺失三大痛点。

  “公司的业务人员频繁更换,新人难以快速掌握工作要求,导致费用报销入账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李芳说,在此背景下,蒙牛历时16.5个月形成《业财一体化标准手册》,将复杂的财税政策拆解为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7个业务环节的标准化动作,使业务人员在操作中自然触发合规检查点,形成“无意识合规”的工作习惯。

 数字链条:全链合规的品质共鸣

  蒙牛银川工厂不仅是一座现代化乳品工厂,更是将“合规高于一切,品质重于泰山”理念深植于血脉的企业典范。

  西部大区总经理康海龙说:“随着宁夏地区生鲜乳总产量从2019年的1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450万吨,企业也在不断调整产线布局。2017年蒙牛银川工厂成为西部大区的核心工厂,近几年,蒙牛集团在西部采取了数智化转型、全产业链布局等发展战略。”

  在工厂内部,数智化技术已深度融入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打造的智能生产车间配备了全自动生产线与实时监控系统,从原奶检测到成品灌装,全程实现数据化追踪与精准化控制,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严苛的质量标准。”工厂厂长高杰介绍。而在立体库区域,智能化管理更是彰显科技力量。更重要的是,仓储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入库出库数据自动同步,不仅让盘点效率提升50%以上,更使存货数据准确率达到100%,从技术层面杜绝了账实不符的合规风险,为全链条合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在乳制品行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其合规性直接关乎最终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宁夏和瑞包装有限公司是和蒙牛长期合作的一家纸箱供应商,据公司负责人胡晓斌介绍,“蒙牛的智能化生产对原材料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同步提升管理标准。”为满足蒙牛的标准化生产需求,企业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追踪。

  从工厂内部的数智化管控,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升级,蒙牛银川工厂以科技为纽带,将合规理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既实现了自身的高效运转,更带动产业链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为企业践行合规经营、诚信纳税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连A”的金色回响:合规是永不临期的“鲜奶”

  在蒙牛银川工厂的无菌车间里,“100%”是一组贯穿全流程的硬指标——既是牛奶品质的控制线,也是企业税务合规的基准线。“就像我们对奶源的严苛筛选,税务合规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扎根日常的生存题”。李芳的话道出了蒙牛人对合规的理解。在“以数治税”的时代浪潮中,最高明的风控是将合规基因深植于企业的毛细血管。

  十年如一日坚守纳税信用A级,这份坚持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信任,更在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中,找到了合规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刚开始接触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时,我们对‘鼓励类产业项目’的范围界定总有些模糊,生怕填错一张表、漏报一项数据。”李芳记得,企业在首次申请相关优惠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的“项目管家”团队主动找上门,带着乳制品行业优惠政策逐条讲解,还结合工厂的产线布局,帮着梳理出符合条件的液态奶生产线收入占比,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这些年,企业顺利享受到2793万元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为企业生产线扩建注入了一笔“活水”。

  合规的底气,更来自于风险防控的“提前量”。税务干部主动走进企业,与企业财务人员面对面梳理扩产过程中的涉税事项,带着整理好的政策指引,针对企业提出的核算科目划分进行辅导。不仅帮助企业理清了合同条款与税务处理的对应关系,还提醒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适用条件,相当于给企业打了一剂‘预防针’。“以前政策只能看条文,现在税务部门推送各种形式政策解读,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李芳满意的说。这种“线上问需、线下解难”的模式,让企业在扩产初期就避开了潜在的涉税风险。

  十年深耕,合规红利持续释放。依托A级纳税信用,蒙牛银川工厂累计通过“银税互动”获得21.79亿元订单贷款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2522万元,这些政策红利显著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公司积极推进产线优化布局,2019年至2024年间,生产线规模从6条战略性扩张至12条,实现年产量从24万吨提升至36万吨。

  “蒙牛银川工厂十年A级信用的实践,以及产业链上合规效能的持续释放,印证了一个道理:税务部门的职责,既要守住‘合规底线’,更要搭好‘发展阶梯’。我们始终坚信,把政策红利精准送到企业手里,把风险提示提前送到企业案头,让合规成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税企同向发力、合规赋能发展’的共赢局面。”国家税务总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德仓表示。

  从政策宣讲的“面对面”,到智能程序的“屏对屏”;从风险核查的“找上门”,到需求响应的“马上办”,国家税务总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的角色转变,恰是“以数治税”理念的生动实践——不是简单的监管,而是与企业并肩同行,用专业服务筑牢合规防线,让“合规是永不临期的‘鲜奶’”这一信念,在税企协同中愈发醇厚。(马国柱 马嘉玥 常昊)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