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这门沉淀了数千年的民间手艺,承载着无数人的民俗记忆,也藏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
“我的泥塑采用黄河河底淤泥,水土冲刷,一层一层沉积在河底,粘性好,再加工后才好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王永红,一语道破选材关键。
打碎、晾晒、过筛、泡制、摔打、揉捏,做好精细的练泥过程,才能正式开始制作泥塑。
制作泥塑也有讲究,先用铁丝或木棍扎起骨架做支撑,再用塑泥捏出大致形象,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初学者从动物、小孩等小形象入手,更易上手。”王永红表示,泥土开裂是常见问题,烧制时扎排气孔可以避免爆裂。
指尖堆叠间,人物雏形逐渐显现。几十年的坚守,让王永红掌心的纹路里藏满了泥土的印记。
泥土无言,却能承载文化的重量;匠心有声,足以唤醒传统的活力。当更多人愿意触摸泥土的温度,这门古老艺术定能在新时代繁茂生长。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