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了近半个月时间的“老河工”张恭,回想起庄重仰望黄河源牛头纪念碑的那一刻,仍然禁不住激动得眼眶发红——那不是心有余悸,而是盈胸激情万丈。
今年10月下旬,黄河源头,仰望矗立在高山之巅的牛头纪念碑,张恭经年抑制的心声在空旷原野尽情释放:“黄河源头我来了!母亲河,我爱你!”此时此刻,这位已年至65岁、为水利事业辛劳44年的“老河工”终于完成了自己丈量黄河全程的终极旅途。

1981年,走上水利工作岗位的张恭第一次来到黄河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泉眼山的初春,寒意料峭,眼前波澜壮阔的黄河,让这个来自旱塬上的农家娃满怀壮志: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黄河干流走完!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
此后的43年间,从一名普通的水利职工到治河的高级工程师,张恭一直围绕397公里的黄河宁夏段,从事电力扬水、衬砌修渠、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等水利工作,但丈量黄河全程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歇:
1981年,黄河甘肃段;1985年,黄河内蒙古段;1997年,黄河河南段;2000年,黄河陕西、山西段;2009年,黄河出海口;2013年,黄河上中游湿地……

2025年,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提出20周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理念实践7周年之际,退休已近5年时间的张恭决定奔赴黄河源头,实现自己丈量黄河全程的最终梦想。
向黄河源头进发,一场接续44年的奔赴。
金秋时节,“老河工”张恭从宁夏首府银川进发,从黄土高直上青藏高原,一路前行,再次见证了母亲河的润泽之力:“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沃野千里,丝路古道河西走廊绿意盎然,“中华水塔”三江源河溪淙淙……真好一个活力四射的黄河流域生态新世界。

10月20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日子,早晨9时左右,一行人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驱车行驶470多公里,抵达玛多县境内、海拔4610米的黄河源牛头纪念碑。
但见碑基正面,“黄河源头”四个大字熠熠生辉,矗立碑顶的青铜牛头雕塑,角指天穹。举目远眺,皑皑雪山起伏,青碧长空如洗,成群结队的藏野驴、藏青羊等野生动物,在金色草甸上悠闲觅食休憩;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鄂陵湖宛若两颗蓝宝石,清冽湖水蜿蜒向东奔流而去……

“我终于走完黄河全程,践行了初心!”
对着黄河源牛头纪念碑,张恭庄严宣告。他感慨,在5464公里的黄河干流上,自己用44年的奔赴,切身感受了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改善实实在在,变化天翻地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