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有明:扎根基层 用法律守护一方百姓
2021-10-18 15:58:07 来源: 新华网

  史有明,中共党员,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人民法院六盘山人民法庭审判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史有明证件照

  1989年,史有明毕业分配到农村,此后整整32年,在固原市的3个乡镇法庭永远回放着他忙碌的身影。他没有统计过这3个乡镇有多少家庭,但每个家庭成员却记住了史有明和善的容颜、诚恳的态度、公正的执法标尺,把他誉为“最接地气的法官”。而他本人也因工作突出、公正廉洁,获得“我最喜爱的好法官”“最美人物”“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为群众办实事不言苦和累

  32年间,史有明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在村民心中树起法官的正直形象,无论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还是交通事故,村民都愿放在法庭上解决,因为他们信任法庭上那杆公平公正的法槌。

2020年4月,史有明(前排中)在六盘山周沟村回访案件当事人。

  30年前,史有明工作的炭山人民法庭处于宁夏与甘肃交界地,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十几岁结婚的村民比比皆是,由于思想不成熟、承担不起家庭责任,小夫妻之间矛盾和冲突不断,起诉到法庭要求离婚时,才发现许多人未领过结婚证。从法律层面而言,这种婚姻关系不允许调和,必须解除。但史有明考虑到农村家庭娶媳妇所耗的财力和难处,面对此类案件,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访当事人的家庭成员、亲戚邻居,经过调查,将矛盾不深且有感情基础、因一时冲动要求离婚的案件归为一类,利用沟通、劝和,补办结婚证等方式解决此类案件。看着曾经吵闹到法庭,再和气离开的年轻夫妻,史有明的心里像卸下了一块石头。

  “那时候,口头诉讼是基层法庭受理案件最多的一种形式,法官根据当事人的口述写好诉讼书,在送达诉讼书、调查诉讼双方关系、财产状况和矛盾起因时,发现许多地名表述与实际路线不符。有的当事人得知自己被起诉离婚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给法官调查取证造成一定难度”。但无论多难,都没能挡住史有明为百姓办事的决心,他从一辆自行车跑起,后来换成摩托车,每一条乡村道路上都留下他瘦削而匆忙的身影,不嫌路途遥远和身体受累,追随到自己辖区之外的地方寻找到当事人,以诚恳的态度分析当事双方的难处,让案件最终得以公平处理。

  随着处理案件的增加,史有明成了当地有名的“判官”,百姓有了烦心事都喜欢找他去处理,村民遇见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并拿出好吃的招待他,他含笑拒绝的时候,心里却涌动着一股被百姓认可的暖流。

  2000年,史有明工作了8年的炭山法庭被撤并到三营法庭,有获知消息的村民向史有明表达了心中的不舍,史有明笑着宽慰他们:“我只是换了办公地点,你们的事我还接着管。”

  用“爱”的接力传递法律正能量

  2003年,史有明从三营人民法庭调到六盘山人民法庭,那时候,妻子的身体出现了关节肿大、疼痛等症状,但他却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妻子的关心和治疗。直到2005年年底的一个夜晚,史有明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得知妻子已痛得无法忍受,史有明连夜赶回家,将妻子送往医院,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想起自己多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所有事务都由妻子承担,还忍着疼痛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史有明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太多。但懊悔不能使时光倒流,2009年,妻子去世,两个孩子由亲戚和邻居帮忙照顾,史有明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2014年1月,我从泾源县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调到六盘山人民法庭担任助理审判员,史庭长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师傅,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可贵品质。”六盘山法庭庭长于伟与史有明共事7年,在史有明的指点和帮带下,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快速提升。

史有明(左)跟群众了解情况

  在众多案件中,于伟刚目睹了史有明心中装着百姓的难事、工作起来的不分昼夜的忘我精神,他也看到了史有明在当地百姓中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只要史有明出面解决问题,老百姓都愿意相信并且接受案件的处理结果。于伟刚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师傅这样的法官,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自2013年担任六盘山人民法庭庭长以来,史有明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辖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将法庭开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通过审理案件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并通过一件件具体案件的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并协同执行局公开执行,不断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

  倾力打造特色法庭亲和力

  在六盘山人民法庭的墙壁上挂满了案件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里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锦旗来源不仅有固原市境内,还有来自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外地。史有明指着山东聊城一家物流公司寄来的锦旗,介绍了事件发生的原委:六盘山人民法庭位于福银高速、G312线、G344线交会处,交通便利,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占比较大,加之法庭辖区流动人口性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2017年10月,一辆途经六盘山国道的物流货车与当地一位骑摩托车的村民相撞,货车司机电话报警的同时将老板转来的1.8万元交给受伤村民用于治疗。作为被告方的物流公司因事未能出庭,六盘山人民法庭多次以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原、被告双方联系沟通,双方均未提及1.8万元的垫付医疗费用。但六盘山人民法庭在调查案件过程中,核实了这笔垫付资金。保险公司的赔偿款到位后,六盘山人民法庭联系到涉事物流公司,表明要将该公司垫付的1.8万元医疗费用退回给他们。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握着电话,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他说:“物流公司的车辆在全国各地跑,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认真负责的法庭,在我未出现在现场的情况下,不仅替当事双方办妥了法律事宜,还将我垫付的医疗费用退还给我。我当时想,如果不再让公司为事故赔偿就已经很不错了。”收到退款后,物流公司给六盘山人民法庭寄来了一面写有“廉明高效、一心为民”的锦旗,表达了公司对六盘山法庭的敬意。

  近几年,六盘山法庭不断加强基层法庭审判,在力促地方和谐稳定中做了大量工作,这些锦旗背后的案件都是六盘山人民法庭“123+微法庭”工作的缩影。所谓“123+微法庭”即:打造“一室”诉讼格局,提升司法公信力;突出“两项特色”,提高诉讼服务质量;推行“三民”工作法,提升群众满意度;创新“微法庭”,方便群众诉讼。同时建立法官工作室,促使法官走进乡村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让群众打官司少跑路,从而提升了人民法庭的亲和力与公信力。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六盘山人民法庭确立了“在思想上亲民、方法上便民、行动上利民”的“三民”工作法,法庭坚持涉及当事人人数较多的群体性案件必调、案件当事人矛盾易激化的案件必调、辖区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必调。从2017年之后,六盘山人民法庭的执行案件开始逐年下降,近两年主动承担起泾源县人民法院的部分案件。

  除此之外,六盘山人民法庭还主动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针对六盘山周沟滑雪场冬季开业以来诉讼案件逐年上升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站式旅游纠纷速裁解决机制,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化解滑雪场运营中的各种纠纷,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针对杨岭村村民借用扶贫贷款发展养殖业、修建置办农家乐设施、翻修房屋等,不能按期偿还时开始逃避、躲债,导致整村基本处于失信的状态,六盘山人民法庭通过一件件具体案件的现场公开审理、公开执行,使村民守法、信法的意识逐步增强,实现了从“整村失信”到“整村授信”的华丽变身。

  六盘山人民法庭的工作成效很快成了固原市法院系统的典范,连续多年被泾源县人民法院和上级政法单位评为先进集体,曾在杨岭村建立的工作室也更名为“史有明法官工作室”;2021年2月被固原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今年4月被宁夏高院授予“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