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东:青春浩气走千山
2022-05-17 14:42:3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5月17日电(张洁龙)翻越4000多米雪域天山,徒步50多度戈壁沙漠,穿密林、涉激流、攀悬崖、走绝壁,常与野猪、熊、蛇来个“亲密”接触……

  你想到了什么?户外探险?荒野求生?

  这比户外探险更险峻、比荒野求生更坚定,因为这是地质人的使命。

  “选择地质行业,初心更显芳华。”宁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夏地质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院院长白亚东说。

  2007年,白亚东担任新疆特克斯县萨尔昆盖一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物化探勘查项目负责兼技术负责。工作区处于天山北麓,工作面积1125平方公里,地形切割强烈,多悬崖绝壁,行走非常艰难,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匹,就连当地牧民也不敢过于深入。工区内还有熊、狼、野猪等野兽出没,多毒蛇。

白亚东青春相册(拼版照片)

  “天山6月积雪融化,8月大雪封山,由于地理及气候因素限制,有效工作期仅有短短三个多月。”白亚东说。

  白亚东缜密设计,合理安排生产,经过短期的适应调整后,与同事们直接进驻了距离驻地最远的工区南部。

  每5天才能得到一些补给,地质队员们经常馕饼就雪水。到了后期,馕要么是硬得硌牙,要么就已发霉。白天气温十几度,晚上又到了零下几度,大家依偎在一个帐篷里取暖过夜,醒来后雪把帐篷掩埋半截都是常事。

  “在新疆工作的90多天里,队员们睡觉时从未脱过毛衣。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同志们连续16天工作在密林里,一直等到大雪融化才回到驻地。有被毒蛇咬伤的,有遇到野兽的,还有中途马匹累死不得不自己背样的……”白亚东回忆说。

  越是艰苦,越需要相互鼓励。

  对着满天星星欢笑、畅谈,熟练地放炮仗驱赶野兽,90多天,白亚东和同事们用双腿丈量了1125平方公里的天山,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为宁夏地质勘探积累了宝贵经验。

白亚东(左)检查野外生产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地质“三光荣”精神扎根在了与白亚东一样的地质人身上。

  2010年,在银川市红墩子矿区红二井田煤炭勘探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白亚东组织成立野外党支部,200多号人早出晚归,战风沙、斗雨雪,仅用26天完成了12.4千米、12000个物理点的生产任务,创造了在该类地区施工的全国纪录。

  2012年,山西华晋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地形异常恶劣,每条测线上大于30米的悬崖就有40个。白亚东与同事们系上安全绳,爬悬崖、走峭壁,穿梭于高山深谷之间。在这样的险境中,用时36天完成了4828个工作物理点,比项目要求完工日期提前了24天。

  青春是雪域,是丛林,是荒原,是阳光炙热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伫立。

白亚东(右)指导野外大地电磁测深数据采集工作

  这样的旷野青春也成为了白亚东在科研成果转化、宁夏物化探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最清晰的注脚。

  这几年,他带领技术团队积极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地热资源分布、石嘴山富硒土地成果转化、黄河断裂深部构造特征三维地质模型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城市节能减排与区域清洁能源规划利用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他率先将面波勘查、高密度地震映像、地下管线探测等物化探新技术手段引进宁夏,利用物化探技术协助探明宁东矿区煤炭资源量50多亿吨,固原岩盐资源量100亿吨;主持参与编写了《宁夏区域重磁资料开发利用研究》《吴忠—灵武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断裂活动性研究》等专著5部;主动联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模式,培养在职研究生7名、在读博士4名,推荐1人入选2020年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为宁夏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精尖人才。

白亚东忙于科研工作

  青春浩气走千山。20多年来,白亚东将青春赋予地质研学之中,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一寸寸陌生的土地,在荒凉之地厚植希望,在贫瘠之处浇灌希望之花。(完)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