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利通区:文明新风勤拂面 美丽乡村入画图
2022-08-29 11:48:3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8月29日电(姜雪城)初秋时节,行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大地,沃野田园已是一派丰收在望的繁荣之景,社区村落处处可见乡村善治的成果。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自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15个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区以来,利通区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要求,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搭建有效治理平台、汇聚乡村治理动能,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今的利通区,农业产业由“弱”到“强”,实现从传统粗放向高质高效的转变;农村面貌由“乱” 到“治”,实现从破旧脏乱向居宜业转变;农民生活由“苦”到“甜”,实现从质量不高向富裕富足转变;农村风尚由“旧”到“新”,实现从落后守旧向文明和谐转变……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头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两顶国家级的桂冠,最近几年,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成了周边游客开启诗意田园休闲之旅的必选目的地之一。

  然而,曾经的牛家坊村却是一个软弱涣散的“空壳村”。为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利通区组织部门回引该村外出经商能人张少云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另选4名“能人型”“示范型”人才进村“两委”,强化了牛家坊党组织力量。村党支部优化整合产业带动、志愿服务等5个功能党小组,积极构建“村党支部、功能党小组、楼宇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设立14个集中安置小区网格红管家和8个牛家坊民俗文化村党员示范岗,组织体系由“疏”变“密”,村庄由乱到治,村容村貌“大变脸”,村民发展产业的心劲也足了。

  “过去,村民习惯坐家里‘东家长、西家短’抱怨,现在大家都走出家门,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党员干部和咱们村民的心拴在了一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心也齐了,家家户户都在比着赚钱。”村民牛晓梅欣喜地说。

  近年来,利通区将乡村治理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始终,建立健全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领导下,责任单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网格组织、党员中心户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延伸拓展链条,将党组织设到网格上、将党员聚在网格上,建立网格党组织415个,确立党员中心户3120户,实现了“党建引领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服务落实在一线”的治理效果。

  与此同时,利通区扎实开展“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以“导师帮带制”为抓手,将新任21名村书记、25个产业园区经营者及致富意愿强的农户、近3年招录的乡村干部和35岁以下的新任乡镇班子成员、28个后进党组织列为帮带对象,着力推进村级带头人从“选出”到“选优”“育强”。

  在党建引领下,利通区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室等37个人才孵化基地累计培育乡村人才4500余人;采取村企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组织实施自治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86个,106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全部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先后投入财政资金4.1亿元,实施“一村一年一事”项目333个……

  “三治”同行,下好乡村治理“一盘棋”

  “过去搞环境卫生整治,有些村民把门口乱堆乱放的东西搬进院子里一藏,整治完没几天又恢复原状,环境卫生问题反反复复。现在实行‘笑脸’积分制度,谁家卫生搞得好不好,通过贴在门上的‘笑脸’或者‘哭脸’便一目了然。”高闸镇朱渠村农民秦志宁说。

  从2019年开始,高闸镇对朱渠村实行环境卫生“笑脸”积分制试点工作,通过“笑脸”评比、积分兑换等制度,创新建立起了长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2020年,这个村又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文明实践、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四张“笑脸”评比活动,效果斐然。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利于集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发展活力。高闸镇朱渠村由“要我治”变为“我要治”,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只是利通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典型缩影。

  据介绍,利通区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体系,至今设立各类村民自治组织106个,培育基层社会组织146个,推广运用“五议三透明一测评一审核一追责”等村级事务管理模式,推行“笑脸积分制”,将积分超市、村规民约“积分银行”、道德红黄蓝榜“评先曝丑”等乡村治理措施相结合,激发更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而广泛搭建村级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平台,促进基层群众在乡村治理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水平,实现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和谐的“最大同心圆”。

  ——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1376名,106个行政村、28个社区实现“三官一顾问”全覆盖。

  ——在12个乡镇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成利通区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将134个城乡村(社区)合理划分为1255个网格,推行“村组报告、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和警司联调“1+2+N”运行模式。

  ——全面实施“五朵金花向阳开”群众理论宣讲工程,“五大文明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过筛子”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

  ——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试点建设,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37个。

  ——健全在职党员参与乡村志愿服务机制,推进兰花芬芳“345”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定移风易俗“利八条”,让文明和谐成为利通新风尚。

  ……

  这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实招,都是利通区抓好“三治融合”,提升乡村善治能力的生动实践。

  数字化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变“智”理

  “各位村民,请大家抓紧,202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可以到村部统一交……”坐在数字廖桥村综合平台前,马莲渠乡廖桥村党支部书记杨海打开手机中的联通“数字乡村”平台,不用走巷子串农户就完成了广播宣传。

  自2021年7月廖桥村加入“数字乡村”后,通过“云广播”“全员圈”即可随时随地实现村委、村民信息互达;通过“沃家神眼”,实时掌握村内情况,30天内还可“云回看”,做到了有实况录像可查。杨海表示,数字廖桥村综合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村常态化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和村务公开等工作的效率,有效助力乡村治理。

  近年来,利通区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了“1+5+N”数字乡村治理服务模式,打造乡村治理大数据中心及数字治理、数字产业、数字改革、数字生产和数字政务5大服务平台,实现了乡村治理智能化,打造了乡村治理大数据矩阵,推动基层治理的数据“走上来”,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沉下去”。

  ——提升乡村产业数字化水平。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体推进奶业研究院、奶牛科技服务中心及生态奶牛养殖、循环农业示范、加工冷链物流等数字化产业生态链建设,建成数字奶牛规模化牧场10家、5G示范牧场1家、畜牧业物联网示范牧场6家。

  ——提升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4G通信网络实现偏远农村、新增道路的有效覆盖,5G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城区连续覆盖;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0兆以上,实现千兆到村、百兆到桌面。全灌域连片推进渠系智能化计量、信息化管控,建设利通区水利信息化调度中心1座,乡镇分控中心10座,有力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和高效配置。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高标准打造“数字利通”指挥中心,加大社会服务领域数据共享开放力度,建立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和开放清单。推进社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家政公司、文化体育场馆等信息化建设,打造自治区“互联网+教育”标杆学校5所,建成4个乡镇卫生院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为12个乡镇、134个村(社区)配置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和视频可视电话,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完)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