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好奶 奶业蓄力振兴
2022-09-14 09:20:00 来源: 宁夏日报

  听着世界名曲、吃着营养配餐、吹着自然清风……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灵武市的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随着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的启动运转,一头头奶牛自动排队进入挤奶机,工作人员熟练地对转盘上的奶牛进行套杯挤奶操作。

  如今,在宁夏像新澳农牧这样的现代化养殖场比比皆是。

  宁夏地处北纬38度,气候适宜,再加上出产牧草,被业内公认为“黄金奶源带”。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牛奶产业列为农业“六特”产业之一,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持续加快推进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推进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吴忠市利通区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的宁夏昊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记者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个黄色的小标识。

  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杨建国告诉记者,这电子耳标是奶牛各自的专属电子档案,上面记录着其健康、成长、运动、产奶、产犊等情况。每头牛的基础数据统计分析第一时间由耳标传输到后台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管理让每头牛所有的数据都明明白白。

  “人工智能奶牛体况评分已逐渐代替人工评分。”杨建国说,昊恺牧场采用的智能监测站系统可实现对奶牛体况的自动化,智能化评分,通过机器视觉技术采集图像与牛体关键部位的专家评估数据库为基础,结合AI深度学习算法,形成了一套可为奶牛体况进行自动化评估的解决方案。

  “我们牧场奶牛平均日单产奶量35公斤,最高达38公斤。”杨建国对记者说。

  近年来,宁夏牛奶产业发展迅速,牧场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养殖者对奶牛养殖理念以及管理技术的提升,智能化设备早已快速融入牧场实际生产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原本繁重、粗放的奶牛饲养、生产变得更为简洁、轻松、高效。

  以种为“芯”打造高端奶源基地

  打造高端奶源基地,离不开高端优质奶牛的育种、繁育。

  位于灵武市白土岗乡泾兴村的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入驻着一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团队,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繁育优质后备奶牛。

  去年,兴源达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优质后备奶牛繁育基地示范项目”,立足宁夏养殖优势,通过实施克隆技术和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即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现高产良种奶牛的核心种群培育建立和快速扩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王炳科介绍,该项目总体建成后,可具备年产2万枚胚胎生产和建设优质荷斯坦母牛核心群能力,项目获得的高产奶牛后代,既能增加牧场优质奶牛数量,又可作为改良扩繁高产长寿奶牛的母本,进一步进行后代扩繁,产出适应性良好、高产长寿的群体:“掌握了自己的产业‘芯片’,我们便可逐渐摆脱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据悉,截至目前,宁夏累计推广优质奶牛性控冻精39.13万支、改良繁育奶牛33.95万头。建成灵武市兴源达、海原县新希望4个奶牛胚胎生产技术示范中心,组建优质高产核心群母牛505头,应用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OPU-IVF-ET)技术生产胚胎1038枚,移植受体母牛490头。

  “强强联手”助力宁夏实现奶产业振兴

  记者驱车来到灵武市白土岗现代养殖基地的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公司白土岗第二奶牛场,一座座灰青色的标准养殖泌乳牛舍排列整齐。

  奶牛场副场长郭庆林介绍,全场养殖规模为27500头,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单体养殖场,目前存栏13446头,牛场达产后预计年产鲜奶13万吨,年销售收入6亿元。可消化周边农民3万亩土地种植玉米青贮,年收入6000万元;新增400个劳动就业岗位,新增工资性收入2400万元。

  近年来,宁夏秉承高端产品加工、高技术水平、高起点建设的“三高”宗旨,积极与全国牛奶产业“大鳄”强强联手,助力宁夏实现奶产业振兴。

  今年6月,宁夏与伊利集团签订千亿级牛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利垦25万头奶牛集群、孙家滩5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和“三基地三中心”建设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的奶产业集群;8月,与蒙牛集团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两园区、两基地、四中心”和现代牛奶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示范区。今年宁夏计划新(扩)建奶牛规模养殖及乳制品加工项目42个,总投资120.4亿元。截至6月底,宁夏农垦、光明、利垦等企业34个新(扩)建规模养殖场项目已开工建设,蒙牛、亿美、新希望、塞尚、北方等5个企业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宁夏奶牛存栏79.21万头,同比增长26.4%;生鲜乳产量167.45万吨,同比增长28.6%;生鲜乳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21.3%,在畜牧业产值中,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记者 张瑛)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