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重点产业调研报告之二】年轻产区何以“弯道超车”打造千亿级大产业?——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调查
2022-04-07 10:13:5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赵倩

  从《山海情》同款“贺兰红”走俏,到全国首个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试区”挂牌,再到延续一贯优势在多个国际葡萄酒大赛上斩获大奖……2021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频频迎来高光时刻,聚集越来越多国内外葡萄酒人的目光。

  尽管仍面临品牌不强、库存积压等问题,但政策的利好和市场的积极反馈让年轻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信心满满,瞄准2025年打造千亿级大产业的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期在市场整体低迷中带动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全面升级。它的底气何在?

  高光频频 “紫色梦想”灿烂绽放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品种和酿造技术,经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至宁夏,宁夏成为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

  然而,相比国际葡萄酒强国,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贺兰山东麓产区更是年轻。其真正意义上第一瓶葡萄酒于1984年才酿造成功。

  可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的风土条件,短短30多年间,这片曾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已是藤蔓千顷,吸引上百家国内外酒庄前来“掘金”,斩获千余项国际大奖。2021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产量达到1.3亿瓶以上,总产值300亿元。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会长郝林海表示,“产区与产区风土”“文化与文化交流”是葡萄酒的两只翅膀。几千年来,直到今天,世界上所有有生命力的葡萄酒品牌都是依托“产区”与“文化”这两翼远走高飞,比如法国的勃艮第、波尔多和意大利的威尼托、美国的纳帕等。而年轻的贺兰山东麓产区也正在强调“产区”和“文化”这两只翅膀,必将行稳致远、愈飞愈高。

  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确实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

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一部写实扶贫剧《山海情》的热播带火了宁夏枸杞、滩羊等多种特产,特别是在大结局里,主角黄轩在葡萄酒推介会上为宁夏葡萄酒做的一段演讲,点燃了人们对宁夏葡萄酒的热情。不仅电视剧同款红酒“贺兰红”热销,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其他葡萄酒亦是水涨船高,销量和价格齐齐攀升。

  如果说《山海情》带来的是消费者的好奇,那么全国首个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试区”挂牌和“国字号”葡萄酒博览会的召开则是为宁夏葡萄酒人乃至整个国产葡萄酒从业者注入了信心。

  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葡萄酒消费国,但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较大的起色。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年国产葡萄酒总产量、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一直保持下滑态势,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困难,还导致国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行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从全球葡萄酒行业发展经验和路径来看,今后我国葡萄酒行业必将走向依托自有葡萄种植基地和专有原料品种、注重全链条品质把控、突出产品风味特色的小产区和酒庄酒发展模式,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正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堂兵说,在宁夏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能够鼓励宁夏葡萄酒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开放发展步伐,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全国提供通过一类产品、一个产业的开放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区域经济繁荣的新模式、新样板。

  “综试区”落地鼓励先行先试

  2021年7月,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建设的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业内人士认为,“综试区”的创建既是对这一年轻产区风土条件和产业基础的认同,更体现了做大做强国产葡萄酒产业的坚定决心。

  根据“综试区”建设方案,瞄准到2025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综合产值破千亿元的目标,三方不仅将协力优化产区的酿酒葡萄品种,加大对设施装备、科研研发的投入,还着眼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支持、提升行业监管等8个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并明确可以在“综试区”内借鉴适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标准,帮助解决限制行业发展的迫切问题。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说,国家设立综合试验区,就是要鼓励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凡是有助于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模式,都可以在这里先行先试。

2021年7月10日,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银川市闽宁镇正式挂牌成立。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2021年9月27日,宁夏志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宁夏第一本葡萄酒产业用地不动产证。公司董事长袁辉认为此举“解决了整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难题”。

  原来,由于全区葡萄酒产业用地80%为国有农用地,酒庄用地确权登记难、抵押融资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堵点在哪里,政策就跟进到哪里。为支持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出台了《关于完善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的政策措施》,让产业用地从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成为可能。这一本小小的证书不仅能解决融资问题,更是这些葡萄酒人持续深耕这一领域的“定心丸”。

  同时,宁夏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建设了酿酒葡萄试验示范园,并在贺兰县、西夏区、永宁县、青铜峡市及农垦集团选取了新建基地及低质低效老葡萄园改造示范点,进行技术推广。数据显示,2021年,宁夏改造提升低质低效葡萄园4.8万亩。

  “综试区”的挂牌提振了业界的信心,一批国内外企业纷纷来宁考察、洽谈对接、投资合作。如:香港新华集团在同心县韦州镇流转土地1.5万亩,完成种植酿酒葡萄6300多亩;中粮集团旗下213家中粮名庄荟上架贺兰山东麓产区的11款葡萄酒;上海植城积极推进图兰朵葡萄酒小镇项目建设等。

  “这一年来明显能感觉到各酒庄被疫情和行业低谷影响的信心逐渐恢复,酿出的酒品质更好、更敢于投入到宣传中、销售也回升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葡萄酒产业办主任张本健说。

  开拓市场:B端与C端同时抓

  一直以来,最让宁夏葡萄酒人忧虑的就是“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产业优势”,获奖无数的葡萄酒只能锁在酒庄的库房里,端不上民众餐桌。业内人士认为,打造千亿级大产业必须要增强销售端,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酒庄主打产品品牌“双提升”战略。

  在连续举办九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的基础上,2021年9月底,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举办。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葡萄酒文化旅游综合性展会,签订合作协议金额达87.93亿元,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汇聚了人气、商气、财气。

  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5年的伯涛第一次受邀来到宁夏就是参加这次博览会。“论坛上,我品尝了十几款宁夏葡萄酒,尽管层次和感觉不同,但每一款的质量都非常棒,跟十年前我喝到的第一杯中国葡萄酒相比,质量全方位提升。”这位法国外贸顾问委员会(大中华区)主席说。

  除了“国字号”的博览会,宁夏各地政府还按照“政府搭台、酒庄报名参展”的思路,组织产区各酒庄,积极参加春季糖酒会、进博会等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酒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青铜峡市为例,在第104届全国春季糖酒会期间,青铜峡产区各酒庄累计接待客户超过3万余人次,新增意向客户约5000余位,累计成交意向性订单额超过1亿元。

  

青铜峡产区工人正在采摘葡萄。(资料图片)

  在持续开拓B端(经销商或者渠道)的同时,贺兰山东麓产区也瞄准C端,向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学习,开设专属课程体系,推广其产区产品,培养消费者。

  “我对葡萄酒很痴迷,尽可能去接触不同产区、不同风格的葡萄酒,但之前对国产葡萄酒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培训课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让我树立了对中国葡萄酒的自信。”“90后”南京市民黄聪说。

  黄聪接受的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银川产区教程”培训。“首批我们在全国认证了30多位讲师,范围覆盖20多座城市,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居多,培训学员基本都是‘90后’年轻消费群体。”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理事长苏龙说。

  当前,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消费逐步趋向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宁夏产区的酒庄化发展模式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很多酒庄庄主已经感受到产区课程推广带来的购买红利,他们期待“持续推进后的爆发”。

  此外,各酒庄也在通过各自不同的渠道拓宽市场。比如留世酒庄不仅成为2021米其林指南葡萄酒供应商,还与范曾大师、知名酒店等跨界推出一系列联名酒款。

  “留世酒庄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要做精品葡萄酒品牌,所以当我们得知有机会和米其林指南合作时,就全力以赴地去争取这个机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机会,不仅让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大厨们能够认识中国葡萄酒,认识留世,更希望全球的美食爱好者能够爱上中国葡萄酒。”留世酒庄庄主刘海说。(完)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