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1月23日电(记者 马思嘉)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自1998年在茫茫戈壁滩上开发建设以来,搬迁安置移民23万余人。近年来,福建省援宁工作组在红寺堡打造14个闽宁示范村,成为引领红寺堡区快速发展的模范村。
今年,福建省援宁工作组立足新发展阶段,把促进闽宁示范村发展作为闽宁协作的基础工程,着重打造弘德、同原、白墩、中圈塘四个村,围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五项任务,促进闽宁示范村提档升级。
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多元化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福建援宁工作组推进闽宁示范村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弘德村为例,福建援宁工作组依托弘德村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当地红酒、黄花菜等农产品,为村集体创收24万元;充分发挥弘德村作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优势,投入闽宁资金500万元,建设弘德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环线旅游现场观摩研学点,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3000余人,带动红寺堡区农特产品销售200余万元。
福建援宁工作组还积极引进福建省惠安县乡村优质资源,选取惠安县示范村与红寺堡区示范村结队共建,深度参与规划设计、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的调研谋划与资金支持。如在白墩村,借助结队的惠安县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与辋川镇各村加强交流沟通,白墩村两委班子开阔眼界、借鉴先进工作机制,提升了工作水平;在中圈塘村,通过与惠安县辋川镇许厝村结对共建,认真学习借鉴许厝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先进模式,探索提出酿酒葡萄“1+3+N”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销售金额超过100万元。今年,中圈塘村吸引安徽德昌药业入驻,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中药材,群众收益达每亩8000元。
结合闽宁示范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福建援宁工作组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以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进行了村庄环境综合治理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着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如在白墩村,今年投入闽宁资金705万元,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组织义务工和公益性岗位铲除杂草3000余亩,修复破损地埂、整修脏乱生产路肩、种植经济树种等,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此外,福建援宁工作组始终把强化乡村治理作为激活闽宁示范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有力保障,有效嫁接福建乡村治理经验,切实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如在白墩村,以党建引领为旗帜,借鉴惠安县辋川镇辋川村做法,结合本村实际,推行“支部+网格+警格+X”的治理模式,实施“数字云乡村智慧治理”工程;健全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激励奖补、收益分配及议事决策机制;纵深推进民生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完)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