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简介
2022-04-19 15:18:10 来源: 新华网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宁夏平原南端,隶属地级中卫市管辖,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全县政区总面积3369.58平方公里,辖6镇6乡,133个行政村、21个社区,常住人口33.4万。

  中宁县先后获得“中国枸杞文化之乡”“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县(市)”“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 誉。

  历史文化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宁县先后划归自治区直管和银南地区、吴忠市管辖。2004年,地级中卫市设立,中宁县隶属中卫市管辖。中宁民风纯朴,古老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县内分布着黄羊湾岩画、明长城遗址、泉眼山水利枢纽工程、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中宁蒿子面、黄羊钱鞭、隋唐秧歌、中宁舞狮、中宁枸杞种植系统、枸杞膏制作技艺、中宁剪纸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自然资源

  中宁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平均海拔1140~1600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2990小时,年平均气温9.9℃,无霜期200~215天。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域68公里,得黄河灌溉之利,年总引水量4.6亿立方米,土壤偏碱性,有利于农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中石油4条“西气东输”管线和2条输油管线穿境而过。

  区位交通

  中宁位于宁夏的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冲、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和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宝中、太中银3条铁路,京藏、定武、福银、乌玛4条高速以及G109、G338两条国道和S308、S310两条省道穿境而过,县城距银川河东机场、中卫香山机场一个半小时以内车程,银川至中卫段高铁开通运营,城际铁路中宁东站投入使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集散,被誉为西北的“旱码头”。中宁物流园区入列“自治区九大物流园区”,陆路口岸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三大无水港之一。

  中宁特产

  中宁枸杞本名宁安枸杞,位居宁夏五宝之首,以原产地在中宁县城宁安堡而得名。中宁枸杞是家种名优农产品,是继承我国长期利用野生枸杞的传统经验,在宁安堡一带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贵重中药材。

  中宁枸杞通常每年开花两次,夏采者称"夏果",秋采者谓"秋果"。鲜枸杞子色泽艳红,似纺锤形,壮如枣核。经传统工艺加工后,干枸杞子,久贮不腐。

  民营经济

  中宁县是宁夏民营经济发展最早、基础最好、活力最强、后劲最足的地区之一,有“宁夏小温州”之称。目前,全县共有企业5598户,其中民营企业5082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4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4.6%,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43.2%,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1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18家、市级30家),获批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技型企业31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5位、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52位。

  新型工业集群

  中宁县初步形成了锰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光伏材料及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4个百亿元产业集群。金属锰产能达到80万吨,锰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电解金属锰产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0%。中宁工业园区是自治区“十大特色园区”之一,被原国土资源部称为不占用一分耕地发展工业的“中宁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最佳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

  中宁县耕地面积108万亩,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盛产水稻、小麦、枸杞、苹果、红枣、硒砂瓜等特色农产品,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称,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枸杞产业一枝独秀。中宁枸杞已有4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6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是唯一入选国家道地中药材标准认证的枸杞品种,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中宁枸杞”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达190.32亿元,是中宁乃至宁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色名片”。

责任编辑:姜雪城